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遼寧發現3500年前古灌渠
http://www.CRNTT.com   2018-06-12 15:19:05


 
  但是,當年考古人員清理古灌渠時,發現一部分遺物與墓葬中隨葬品時代相同,是當時人們生活中使用的器皿。由此分析,是先有溝渠,然後才有墓葬的出現,兩者屬同一時代文化中的不同時期遺存,溝渠的年代稍早於墓葬,也就是早在3500多年前的夏末商初時代,那裡的人們已經掌握了引水灌溉、播種水田的農業生產技術。

  孫守道將務歡池遺址古灌渠同國內國際古代水稻種植的傳播線路聯繫起來,認為這一發現將增加中國水稻種植傳播路徑。

  近年來的考古研究表明,稻作農業在中國向北傳播路線,大致沿東、西兩條路線北上。長江下游的東線,從長江下游地區出發,沿海岸線和近海北上,在距今7400年至6400年的北辛文化時期到達連雲港地區。在此後4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稻作文化沿海岸線繼續北上,到達山東日照、莒縣及蓬萊一帶。經過一個相當長時期的醞釀,稻作農業從膠東半島經廟島群島抵達遼東半島。傳至遼東半島的稻作農業,一部繼續北上到達阜新地區;一部沿海岸線東進至朝鮮半島,繼而南下至日本列島。

  (來源:《遼寧日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