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遼寧發現3500年前古灌渠
http://www.CRNTT.com   2018-06-12 15:19:05


 
  經勘探,考古人員可以確切知道,遺址內有青銅時代的墓葬。

  胡健說:“務歡池遺址灌渠的發現純屬偶然,我們當年發掘時,發現墓地周邊有人工開挖的溝坑遺留,最初以為是壕溝。”

  在古代墓葬遺址中,經常可以發現古人為了防止洪水衝毀墓地而人工開挖的排水溝。但是在務歡池遺址,隨著發掘的深入,考古隊員漸漸否定了這一分析,因為溝坑遺留不僅僅分布在墓葬周圍,還向遠方延伸,雖然擴大了一些發掘面積,仍然沒有找到盡頭。

  據介紹,在當年務歡池遺址的考古發掘中,共發掘出17條溝類遺跡,總長約245米。從發掘出溝渠的分布格局看,發掘區域僅是其中的部分段落,縱橫交錯的溝渠仍向四周延伸。

  這些溝渠是當年人工挖修成的,呈上寬下窄、兩壁斜直的倒梯形,溝底為平底。從溝的寬窄、深度上分類,可分大型溝、中型溝和小型溝。它們又分東西、南北走向,溝與溝縱橫交錯,相互連通。溝與溝交匯處都呈喇叭口的形狀。

  特別引人注意的是,部分溝渠的交匯處,考古人員發現了較深的圓形柱洞遺跡。

  根據這些柱洞分析,這是古人在溝間設置的蓄水、排水設施。

  同時考古人員還在遺址發掘區域的東北角,發現大型溝與幾條中型溝的匯合處,形成了一個三角區。考古人員分析,這是大型溝與中型溝的水通過三角區匯合又分流。

  我省已故考古學家孫守道當年是務歡池遺址發掘的首席專家。根據發掘與研究,他認為務歡池遺址的溝渠網絡“最可能為灌溉稻田的水渠遺跡”。

  為水稻種植傳播路徑提供證據

  因為務歡池遺址發掘出土了35座墓葬,並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骨飾品和銅環等,這為最終確定遺址年代提供了重要考古依據。

  據介紹,務歡池遺址墓葬中的器物及墓制與沈陽新民高台山文化內涵最為相同。從專業分析來看,兩者之間都是土坑竪穴,單人側身屈肢安葬。隨葬陶器主要以高頸壺、高圈足鉢為主,鉢倒扣在壺上。同時,陶器都是手工製作,採用泥條盤築、上下套接的方法。陶器圓球腹,竪橋狀耳。大部分施有紅陶衣,口沿一般內側多有抹斜,壺頸部套接處有叠壓堆紋帶,堆紋帶上飾有指壓紋。

  高台山文化距今3500年,據此可以推斷務歡池遺址中的墓葬也屬於這個年代。

  由於在發掘時,沒有發現墓葬和溝渠之間的打破關係,不容易直接判斷古灌渠的年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