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這漁民村靠租房賺錢 村民年入超60萬
http://www.CRNTT.com   2018-03-26 09:48:14


 
  2000年,深圳市羅湖區把漁民村舊村改造寫進政府工作報告,要把漁民村從一個臟亂差的城中村改造為精品城市住宅小區。工程很快啟動了,村集體通過抵押貸款,自籌資金約1億元,推 倒“握手樓”,新建起11棟12層高的住宅樓和1棟20層的綜合樓。

  2004年8月,共1360套房子通過抽簽分到了居民們手中。“每戶分到一個單元”,鄧錦輝抽到了7號樓3單元,他比劃著,從底樓到12樓,“都是我家”。

  搬家那天,村民們舉行了隆重的慶典,張燈結彩、獅子狂舞,廣場上擺開188桌“百鳥歸巢”大盆菜,還請了特型演員來扮演小平同志。

  “小平”用四川口音說,“記得20年前我來過漁民村,看到漁民村的鄉親們家家都住上了小洋樓,而且家用電器一應俱全,我感到很欣慰,覺得我們中國的老百姓要是都能過上這樣的日子,那就太好了!現在20年過去了,我再到漁民村來一看,真是舊貌換新顔,變得我都認不得了。”

  股份制改革

  時至今日,雖然身份早已變成城市居民,但村裡的人們還是習慣將自己喚作“漁民村村民”。

  早在1992年,深圳特區推進農村城市化,漁民村村集體成立股份公司——漁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漁豐實業)。這也是全國第一批村辦股份制公司,實現了集體經濟向股份制經濟的轉變,集體收入通過股份公司向村民分紅。

  村民再次喬遷新居後,漁豐實業成立物業管理子公司(以下簡稱漁豐物業),將村內大量富餘房屋統一管理,統一出租,按月支付村民租金,年底分紅。目前每戶居民年租金收入六十萬元以上,是漁民村的主要經濟來源。

  漁豐實業副董事長、漁豐物業總經理吳頌球是漁民村的第一個大學生,他1989年從中山大學計算機系畢業,編寫了第一套出租管理軟件,“雖然好用,但經過十幾年,跟不上這個時代了。”

  同樣跟不上這個時代的,還有曾經的股份管理制度。漁豐實業總經理黃興炎介紹,1992年成立漁豐股份公司時,原始股東有98人,都是村裡勞動力,如今在世的80多位,大多在60歲以上。

  按照最初的股份管理制度,這些股份“生不增,死不減”,不能繼承和轉讓。隨著時間推移,問題逐漸顯現。

  吳頌球說,他關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認為能在物業、家居等方面得到應用,但是,公司董事會成員必須是股東,公司想對外投資一些新興領域時,“老一輩的思 想保守,除了收房租,做什麼都不敢。”

  黃興炎說,前幾年漁豐實業嘗試過投資新項目,但初期見不到利潤或有虧損,老股東們就會很快提出異議。漁民村有鄧、吳兩大姓,他不是本村人,在工作中也多少會遇到本村家族勢力的掣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