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為華夏文明史按下“刷新”鍵(文化脈動)
http://www.CRNTT.com   2018-02-01 12:22:58


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提供的“許昌人”頭骨3D複原圖片。
 
  《齊論》同《魯論》《古論》相比,有三點不同:一是多了“知道”“問王”兩篇內容,有出土竹簡反面寫著“智道”,正面寫著“孔子智道之易也,易易雲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禦也”的文字。二是《齊論》章句多於《魯論》。三是篇章順序各有不同。

  海昏侯墓中為何會有《齊論》竹簡?漢武帝之後,儒家著述已經成為皇家子弟學習的核心內容,這是《齊論》出土的社會文化背景。而海昏侯墓主人劉賀在做昌邑王時,他的老師、昌邑中尉王吉便是西漢傳授《齊論》的重要學者,自然會向劉賀講授。

  《齊論》發現的意義不僅在於文本來源的權威,還可以借此深入了解後世《論語》文本形成過程中對《齊論》取舍的一些具體情況,對於人們全面、正確地認識儒家思想的未知部分,深入研究西漢時期的思想發展史以及古代儒家學說的演進意義非凡,在中國學術界,甚至在世界學術界都是一個非常重大的發現。

  姚河原商周遺址:

  顛覆學界周人文化未過隴山的論斷

  2017年12月1日,姚河原商周遺址專家論證會發布稱,考古人員在寧夏彭陽縣紅河流域開展區域系統考古調查過程中發現了姚河原商周遺址,從遺址規模、墓葬等級、鑄銅作坊看,遺址發掘的大墓系諸侯級別。

  在姚河原商周遺址,一座深達16米的墓葬被專家認定為西周諸侯墓葬。考古人員在這所墓葬中發現了四駕青銅馬車,旁邊有兩座殉葬的馬坑,所有的馬頭都衝著北方。西周時期國家的規制特別嚴格,天子出行的時候,乘坐的是6匹馬拉的車,4匹馬拉的車屬於諸侯的規格,如此高規格的西周墓葬在寧夏屬首次發現。

  在彭陽發現大型西周墓葬群,尤其是諸侯級別的墓葬,清楚表明了西周文化傳播的路線,這顛覆了學界周人文化未過隴山的論斷。而此前史學界認為,西周文化的傳播範圍在周人活動的區域內,向北沒有越過隴山,也就是說,固原一帶沒有在西周的文明範圍之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