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平昌冬奧會火炬手中有一位中國留守兒童
http://www.CRNTT.com   2018-01-10 11:01:03


 
  瘦弱的楊仕林累得邊走邊哭,但是看到爺爺奶奶,又不停地把眼淚擦幹。還未成年的他並不懂得責任二字的意義,只是模模糊糊地覺得這就是他應該做的事,再苦再累也要做。

  而就是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楊仕林也沒有降低對自己的要求,更沒有因為農活而荒廢學業。“我的求學之路很坎坷,所以我要走出去,想要幫助更多人。”

  勤奮的他如願考取了內蒙古工業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楊仕林說正是有了兒時這些經歷,在往後的日子裡他覺得幹什麼都不苦。

  上大學的楊仕林在實驗室裡一呆就是一整天,甚至整個暑假都會留在學校做實驗,楊仕林從來不覺得感到辛苦,因為在他看來學習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我能做一些事情就覺得是在給自己充電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就覺得不累,這讓我越來越強大。”

  初行“公益路”

  2016年,楊仕林參加了“建橋築夢攜手同行”公益活動,那是他親手建的第一座橋,也是他與公益事業的“初識”。

  上大學的楊仕林按部就班地上課、考試、為考研究生積蓄知識、為工作實習找尋經驗,但他和同齡人一樣,對未來感到迷茫,也對即將走出校園感到一絲恐慌。

  一次偶然的機會,楊仕林參加了中國三星獨家贊助的“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來科普創新大賽”,從此和三星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是2015年獲得的總冠軍,當時承重結構抗撞擊結構,我們成績是在承重45公斤的前提下側向撞擊82公斤,我們重量只有19.7克,也是最好的水平,獲得了冠軍。”

  出色的成績也讓三星探知未來科普創新大賽組委會關注到了他。隨後在2016年,楊仕林受邀參加了“建橋築夢攜手同行”公益活動,為遵義山區的孩子們搭建一座真正的木橋。

  可以說,楊仕林走向公益事業的路,是中國三星為他鋪設的。“對我來說實踐是非常重要的,我當時只是一個學生,知識都是在書本上學到的,在現場真正參與施工,到看到橋完全修好,我感觸特別多。”

  當看到村裡90歲老人在橋上興奮地走來走去,還對自己竪起大拇指,楊仕林第一次體會到了做公益的感動。

  “記憶最深刻的是落成那一天,當時有個90歲的老人,在橋上走了十多次,也一點不覺得累,還竪起大拇指對我說‘我年輕的時候就想在這修一個橋,我都這把年紀還沒有修,要想去對面看女兒,年輕的時候走石墩子還可以過去,後來每次到河岸望一望只能回去了,現在就好了,你做的真是好事情,’當時我就覺得修這個橋太值了!”

  中國三星的公益活動圓了遵義山區孩子們的求學夢,也讓楊仕林看到自己的更多可能。“我要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用科技和知識豐富自己,等到有能力的時候要不斷去從事公益,通過這種能量更好回饋社會,帶動更多像我一樣的人從大山裡走出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