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9日,家人遵照婁滔的心願,簽署遺體捐獻協議。汪艶梅本來想著,等到女兒身體各項指標趨於穩定後,逐步實施捐獻。直到婁滔去世前,由於器官不符合捐獻條件,這一器官捐贈手術始終未能實施。
婁滔的遺願,從此成為遺憾。
床上聽完六十多本書
幾天前,婁滔從武漢漢陽醫院轉到家中。
汪艶梅說,轉院的原因是婁滔病情持續惡化,幾乎沒有回天的可能,“她也想回到家裡,到熟悉的地方去。”
在此之前,曙光一度降臨。去年10月18日,武漢漢陽醫院曾告訴重案組37號,經過治療,婁滔一直高企的部分身體指標有所降低,並且已經退燒。此外,她的精神狀態也有所好轉。
次日,上海一家機構來到漢陽醫院,為婁滔安裝“眼動儀”。連接電腦後,她可以通過移動眼球,表達自己的想法。
婁功餘說,愛吃肉的女兒,曾幾次提出想要喝湯,但當時,除了醫院配置的營養液,她已經不能進食。
住院的大多數時候,婁滔用耳機“聽書”,大多是歷史專業的書籍,她聽了六十多本。
北大歷史系為婁滔保留了學籍,她告訴家人,自己的學術研究還沒完成,想“補上來”。
2015年4月,婁滔以筆試第一、面試第一名的成績,從北京師範大學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攻讀古埃及史專業博士學位。汪艶梅說,女兒此前的心願是,做一名歷史教授。
漢陽醫院重症監護室主任劉青雲回憶,醫護人員在給婁滔擦嘴、按摩的時候,婁滔會用唇語致謝,“你們辛苦了”。有些護工關上房間門,轉身就開始抹眼淚。
研究生同學徐虹(化名)心中,婁滔是神經有些大條的“滔哥”,“美麗又霸氣,好像沒有她搞不定的。”那時的婁滔,可以在學校操場跑上好幾圈,可以連續做幾分鐘的平板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