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校園貸”迎新一輪整肅期未來格局會怎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10 11:50:46


  中評社北京7月10日電/最初那個代表金融創新的“校園貸”,現如今亂象百出,校園欺詐、高利貸、裸貸、暴力催收成為其代名詞。日前,銀監會聯合教育部、人社部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現階段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並逐步消化存量業務,同時鼓勵銀行等合格放貸主體進入“校園貸”,並明確互聯網平台可以提供助貸等服務。

  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往往就是因為資金來源的不合規、不合法,導致資金成本高、風控能力差,所以才出現高利貸、高壞賬,以及暴力催收等問題。“校園貸”迎來新一輪整肅。

  作為消費金融類產品,“校園貸”有其存在的空間。只是資本的逐利性致使了它的野蠻生長。互聯網金融平台開展“校園貸”業務被叫停,時隔八年銀行重返校園市場。“校園貸”未來格局將會怎樣?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從去年監管層部署整治工作以後,互聯網金融從業主體開始發生變化,銀行和國資背景的平台逐步占領互金領域。銀行在風控和合規經營等方面,比互金平台有優勢,懂得金融的規律,能領會監管層的意圖。所以,銀行開展‘校園貸’業務更能得到監管層的認可。”

  整肅市場打開大門,設定“合格放貸主體”

  “早前銀行被叫停開展校園信用卡業務,大學生金融市場面臨空白,在互聯網金融興起以後,互金公司注意到了市場空白,紛紛進入市場,但這幾年校園金融市場是不規範的。”在易觀智庫分析群組副總馬韜看來,鼓勵銀行進入“校園貸”市場其實也是為了正常、合規滿足大學生的合理金融借貸需求。

  《通知》從資金的來源問題上對“校園貸”的合規性進行了界定,放貸資金必須來自“合格放貸主體”。業內人士分析,從目前來看,在網貸機構備案整改還未結束之前,這一主體指的就是由銀監會批准設立的各大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等持牌金融機構。

  其實銀監會對“校園貸”問題早有關注。早在今年4月21日,銀監會召開一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就對“校園貸”引發的惡性事件進行了反思。他在會上表示,要加強互聯網金融與信息科技風險防控,持續推進網絡借貸平台(P2P)風險專項整治,做好清理整頓工作的同時,加強商業銀行對大學生的金融服務。

  一直以來,“校園貸”問題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整個行業信息不夠透明,學生多頭借貸情況時有發生,以致到頭來超出還款能力,不得不尋求其他辦法。

  業內人士分析,此次《通知》或將充分保障學生借貸人群的權益,極端違法違規的行為有望遏制。此外,由於所規定的“合格放貸主體”的信息已經較為完善地集中在央行征信系統中,因而對校園信貸行業來說,多頭借貸的問題有望根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