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陽故宮博物院供圖) |
中評社北京11月22日電/黃琉璃瓦鋪滿殿頂,鑲綠剪邊,正中相輪火焰珠頂,寶頂周圍八條鐵鏈各與力士相連,殿前的兩根大柱上巨龍盤旋……沈陽故宮東路,完成彩畫保護修復工程的大政殿端坐其中,氣度威嚴。
隨著貼金工序的結束,沈陽故宮大政殿彩畫工程日前竣工,這也意味著沈陽故宮古建築油飾彩畫保護修復一期工程全部完成。該工程於2013年初正式啟動,工程範圍為大清門、崇政殿、左翊門、右翊門及大政殿共5處建築。今年2月,大政殿彩畫修繕開工,歷時9個多月完成。
近70年未修繕,原有彩畫已積塵、失色、起甲、發黑
沈陽故宮大政殿俗稱八角殿,始建於1625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營建的重要宮殿。1644年(順治元年)清世祖福臨在此登基。
自上世紀50年代修繕後,大政殿彩畫已近70年沒有修繕。長期風吹雨淋加之保養不便,外檐彩畫嚴重積塵、失色,已經失去對木構件的保護作用。由於保護不善和管理不當,以及當時的經濟能力有限,導致上世紀50年代的修繕改變了部分彩畫紋飾,新繪制紋樣質量較差、筆觸粗糙,而且部分使用了現代材料。而這部分現代材料劣化性狀與傳統材料不一致,導致出現了起甲、變色、發黑的狀況,又進一步影響了原有彩畫的保存現狀。
據介紹,彩畫對古建築具有保護、裝飾、彰顯等級等作用。在木構件表面塗刷油飾色彩以利防腐並裝飾建築,是中國古建築的傳統做法。早期建築上的色彩油飾沒有明顯區分,都有保護木構件的作用。隨著人類建築活動的發展,油漆和彩畫出現了明確分工,至明清時期,官式做法已有“油作”與“畫作”之分,凡用於保護構件的油灰地仗、油皮及相關的塗料刷飾,被統稱為油飾,而用於裝飾建築的各種繪畫、圖案線條、色彩被統稱為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