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女大學生畢業後回老家創業成種糧大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1-27 11:44:40


  中評社北京11月27日電/在浙江,有很多像楊嬌陽這樣的大學生職業農民,他們被稱為“新農人”。他們中很多人大學畢業後,在質疑聲中投身農業生產一線。而今,他們用豐厚的收入和較高的社會地位交出了答卷,也在某種程度上回應了“誰來種地”這個中國社會正面臨著的難題

  《法治週末》報道,今年是楊嬌陽回到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老家開展農業創業的第6個年頭。在媒體描述中,這個80後的女大學生由一個愛哭的女孩,一步步轉變為“職業農民”、“糧田CEO”。

  與此同時,近年來,全國範圍內大學生畢業後務農的例子越來越多地湧現。

  浙江、江蘇、河北、福建等地都有大學生農業創業的案例見諸報端。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規模化種植、發展生態農業等都是大學生群體步入鄉野後的選擇與探索方向。

  務農人員“斷層”之憂

  法治週末記者見到楊嬌陽是11月13日的下午,天台縣陰有小雨。

  第一次見楊嬌陽,很難把眼前這個嬌小的姑娘與“種糧大戶”、“售糧大戶”這些詞語聯繫起來。她有著小麥色的皮膚和栗色的波浪長發,圍著一條七彩的圍巾。

  這是她“不幹活”時的裝扮。

  到達楊嬌陽的合作社前,記者路過了成片金黃色的稻田。有些已經收割的地方,有火燒過的痕跡,只留下黑黑的稻苗杆。

  法治週末記者隨楊嬌陽來到穀倉,一台烘幹機裡火勢正旺。收割來的稻穀,烘幹後就可以裝袋,去糧站售賣了。

  穀倉的外面,一輛裝載著糧食的車正準備出發。楊嬌陽向出車的“工頭”打了聲招呼,交談了幾句有關售糧的事宜。

  楊嬌陽告訴記者,今年她所在合作社的大部分稻田實現了增產。“去年每畝地產1200斤,今年能達到1300斤。”

  倉庫外面,七八個60歲左右的農民,見楊嬌陽來了,忙圍上來,七嘴八舌地向楊嬌陽反映情況。楊嬌陽只是簡單和他們打過招呼,徑直走進倉庫和“工頭”交談。

  倉庫外的農民都是楊嬌陽在農忙時請來幹活的短期工,男女比例大致相當。在採訪楊嬌陽時,這個畫面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年輕姑娘指揮著一群五六十歲左右的農民幹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