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兩岸政治問題解決難點及路徑探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1 17:07:56  


  中評社香港10月21日電/《兩岸政治問題解決難點及路徑探索》 作者:嚴峻 全國台灣研究會研究部主任嚴峻

  現在人們談起兩岸關係中有待解決的政治問題,一般會列舉出“兩岸政治關係定位”、“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兩岸和平協議”以及“兩岸涉外事務”這四大議題。應該說,兩岸政治問題中最基本的問題是兩岸政治關係的定位問題,如果這個問題得到解決,後三個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然而,兩岸政治關係定位又是所有兩岸政治問題最難解決的,那麼,在它得到解決之前,三個派生性問題是否也可以得到某種程度的解決,這恐怕是目前大家所關注的。

  一、兩岸相關政治問題的“單向性”色彩
  
  兩岸若能就“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兩岸和平協議”以及“兩岸涉外事務”這三個政治問題達成某種協議或共識,它們都似乎具有對台灣方面的“單向受益性”與對大陸方面的“單向約束性”。具體分析如下:
  
  1、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

  兩岸之間已經長達50多年未見炮火,可以說兩岸已經長期處於事實無戰狀態,但這並不意味著今後仍然無戰,相反,台海地區還數度被國際政治觀察者認為是未來全球最可能爆發戰爭的地區之一。正是基於戰爭風險性的存在,近年有關兩岸應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呼聲不斷。對該機制,兩岸又有不同的理解,台灣方面多援引源自歐安會議的CBMs機制,僅就狹義的軍事層面進行論述,用詞上多采“兩岸軍事互信機制”;而大陸方面則認為兩岸軍事互信離不開兩岸政治互信,兩岸安全應該是一種廣義的安全,甚至應該主要關注政治上的安全因素,因此用“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或者“兩岸安全機制”的稱法。
  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功能諸多, 但最重要的一點是防止對方因誤判向己方發動攻擊並進而引發惡性循環。正如美國學者葛來儀所說“兩岸建立軍事互信,兩岸關係的可預見性就能夠增強,並能創建有效的合作模式,減少誤差和局勢升級惡化的風險”。台灣有學者也認為該機制是為了“建立信任,避免誤判,以降低衝突的可能性”。然而這一最重要的機制功能對大陸方面而言卻幾乎沒有軍事上的意義,大陸方面無須擔心來自台灣的主動軍事進攻, 而且台灣方面因為誤判而向大陸開第一槍的概率也幾乎為零。相反,台灣方面卻十分擔心來自大陸的軍事攻擊,哪怕這樣的攻擊出自誤判。因此,建立一套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消除可能的誤判,或者將因誤判而引發的軍事衝突盡快平息,對台灣安全而言意義重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