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魯甸地震搜救紀實:救援隊員2天只睡5小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07 10:08:15


 
  “我們這個村子從來都很團結!”56歲的李開勛很自豪。地震發生後,這位土生土長的龍頭山人打電話給自己在昆明的兒子李先偉讓他回來救災。

  這位參加過汶川抗震、蘆山抗震的小夥子,5日已經啟程回家重建家園。

  和李先偉一樣,成百上千的龍頭山人都走在了回家的路上。無論是在哪裡打工,無論是在哪裡求學,“回家”“救災”成為他們共同的心聲。這些騎著摩托車,背著竹背簍從昆明、從魯甸回來的故鄉人,成為災後發放物資、重建家園的主力軍。

  4日深夜,滿眼血絲的陳旺昌從抗震救災指揮部的帳篷裡走出來,這位魯甸縣中醫院的院長帶領著全院醫務人員,在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投入到傷病員救治當中,此時已是疲憊至極。“甜不甜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魯甸遭災,我們魯甸人就要衝在最前面。”陳旺昌說。

  在魯甸,從崎嶇山路旁不起眼的農家小飯店,到斷壁殘垣間臨時搭起的粥棚,每個經過的人都能免費在這裡吃到熱粥熱飯。

  72小時,災難和痛苦沒有摧垮災區人的意志,守望相助凝聚起大家團結一致戰勝災難的決心。

  全速前進 打開生命通道

  山體滑坡、村莊被埋,道路中斷、車輛受阻——在地震發生後的第一天,從沙壩村到龍頭山鎮,傷員一度只能被安放在毫無遮擋的街道上。災情究竟如何?只有走進去才能知道!

  全速前進,一位名叫謝樵的武警邊防戰士衝在了前面。4日下午,接到救災請求的武警邊防部隊趕往大林村災區,前路被突然形成的堰塞湖阻斷,為摸清對岸的災情,謝樵第一個縱身躍入水中,最終被巨浪吞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