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鄭也夫:中國知識分子的嘴是怎麼被堵上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09 11:59:38


 
  徐書鳴:學術界的拉幫結派在國外也存在。

  鄭也夫:國外學術界的確存在類似現象,畢竟人性都有弱點,但從招聘的方式來說,哪個國外大學的院系,有50%都是同一個人的學生?國外大學根本不允許這種招人方式的存在。由於大家的性格、觀點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派系,這很正常,哪個地方沒有派系呢?有人的地方就有派,但是國外的學術派系不是由高校的招聘體制所導致的。

  在中國,一個學者要是有點獨立性,有點叛骨的話,他在高校的學術小團體裡就沒法生活,其它人都是學科帶頭人的學生,你能怎麼樣呢?國外則不然,國外高校有嚴格規定,在本校畢業的人,先到別處去打天下,功成名就以後,他可以申請回來當教授,不允許近親繁殖,所以不可能出現中國學術界的這種局面。

  嚴格來說,中國的學術派系不是思想派別,是准血統、師門成員的近親抱團。

  徐書鳴:10年,您在《時代週報》的一篇文章,認為當時的高校招聘中,對海歸的傾斜過重,但最近也有學者說,近兩年的趨勢是本土招聘居多,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變化?這跟您說的拉幫結派是否有關係?

  鄭也夫:現狀我不清楚,因為我快退休了。參加系裡的招聘,在某種程度上,既是在幫助系裡,也是在幫助自己。因為這可以選擇自己以後的同事,總不希望在自己的小生態、小環境裡,出現不好合作的人,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學老師應該對自己負責,幫助自己選擇同事。我就要退休了,三年前開始,系裡的招聘我一概不參加,大學、院系招聘變成什麼樣,它的發展趨勢,我不知道,也不關心。(本文節選自鄭也夫與徐書鳴談話。)

  (來源:中國甘肅網 作者:鄭也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