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鄭也夫:中國知識分子的嘴是怎麼被堵上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09 11:59:38


 
  徐書鳴:但作為學者的同時,您還是老師,也在帶學生,他們很缺資源,這時候,項目可能就比較重要了。

  鄭也夫:我之所以一直堅持不申請國家課題,就是因為我越來越認清了一點:沒錢肯定有它不利的一面,但是總體而言、相對來說,沒錢要比有錢好一些。有錢的負面影響更大,特別是對學生來說,有錢的不利影響更大。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世風很壞,錢會腐蝕人,這很好理解。當初是想做課題,做了課題以後,發現還可以拿這麼多錢,那就把趕緊把手上的課題做完,然後再做一個,課題申請的目的就異化了,它成了掙錢的手段,本來是錢要伺候課題,後來是課題來伺候錢,這是很難避免的,因為人都有欲望,人性是有弱點的。

  現在很多老師帶著很多學生做課題,老師拿大頭兒,學生也跟著分點錢,從老師這兒開始,就是在對付課題,學生也跟著對付,久而久之,學生就染上了這種極壞的習慣,哪裡是認真做課題呢?我帶過一個學生,考到了另一所學校,跟著一個老師,我問他近況的時候,他說,日子過得很沒勁,錢倒是不少,但天天連讀書的時間都沒有,淨跟人一起做課題、鬼混了。

  總體而言,沒有錢,認真地做研究,不想錢的事,稍好一些,所以我自己是這麼選擇的。我的學生跟著我也都這樣。有時候,有些學生也會跟別的老師的課題走一走,到地方做個調查,但畢竟是別的老師,自己的老師沒錢。

  二是學術研究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研究題目的選擇最關鍵,也最微妙,就算選完了題,也不意味著選題的過程就結束了。一個自然發生的過程中,不是說選了一個題,就能一直做到底,完成作品,經常會發生這類情況:選了一個題後,往前蹚幾步,付出了一些勞動和時間成本後,就不做了,為什麼不做了?可能有種種考慮,比如選題的時候考慮不周全,不適合做、做不動、價值不大或者事情有了變化,甚至會是因為有更好的、價值更大的題目要做,對這個題目,研究者更有興趣,都會把原來的題目扔掉。

  如果說課題研究是自己做主,換也就換了,有什麼新鮮的?就像吃水果一樣,一種水果不愛吃,可以換別的,不吃橘子了,吃蘋果,但是申了課題的話就不成,拿了人家的經費了,也跟相關機構簽了合同,它拴著你,讓你不能再搞別的東西去。我不受這種約束,始終能按自己的興趣走。興趣這個事情,有時候是有緣分的,不是計劃的,偶爾撞上了一件事,靈感發生了,對某個議題產生了興趣,但如果申請了課題,有興趣也沒工夫做,時間讓課題占走了,被別的課題拴住了,不了結能成嗎?拿這麼多錢,讓研究者沒了自由。

  我就是一個游擊隊員,始終可以自主地選擇,自己高興做的就接著做,不高興做的就不做了,去玩別的,沒人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