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張亞中:國民黨核心理念流失 如何重構?
http://www.CRNTT.com   2021-07-31 00:32:32


台灣孫文學校總校長、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張亞中(中評社記者 宋楷文攝)
  中評社洛杉磯7月30日電(記者 宋楷文)台灣孫文學校總校長、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張亞中在參加“海外中國國民黨聯盟”和“(美國)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聯盟”日前共同舉辦的線上研討會時,以“為何中國國民黨對‘中國’與‘統一’的立場動搖”為題做了即席演講。中評社記者整理其完整演講內容如下:

  謝謝主辦單位的邀請,能夠與各位先進一起互動,感到非常榮幸。今天主辦單位提出了兩個重要問題討論,就是為什麼中國國民黨對於“中國”或者對於“統一”的立場出現搖擺與變化。我在台灣,對中國國民黨的批判沒有少過,對民進黨批判更強。但是今天面對海外的朋友,我想與大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由在哪裡。我們必須要瞭解事情的根本背景因素,才能夠找到好的解決方法。

  第一,從長遠的歷史來看。以東晉、南宋為例。東晉有名的書法家王羲之,本身就是一個反對“北伐”的政治人物。一方面是他們習慣於南方的風土,另一方面,整個北方已經沒有他們的權力和利益所在,他們也回不去了。王羲之的見解可以算是個“偏安派”。另外,南宋的岳飛,為什麼他的北伐之路也受到很大的阻礙,因為大多數人也是主張要“偏安”的。“偏安”在歷史上的發展是符合某些人的人性的,既然北方權力和利益被別人佔領,北伐成本又高,自己回不去且習慣於當地,權力利益也在當地,久而久之,也就不想回去了。

  不過,昔日的東晉、南宋與現在的兩岸情勢有一點不一樣。當時即使回不去了,無論是東晉、南宋,本身仍然堅持中華文化與正統,而且當時也沒有國際外部勢力的干預。可是今日的兩岸,即使是分治,但在文化方面,台灣的“偏安”有著去中國化的元素,也有國際強權的介入,這使得兩岸問題已經不能只從“偏安”來看,而有更複雜的因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