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李克強1997年寫散文憶國學大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7 08:18:10  


 
  李先生做學問是十分認真的,讀書的品味也是極高的,但他的衣食卻是很隨意的,要求的水準也很低。大約是為了簡便,他總是理一頂短短的平頭,戴著一副30年代式樣的眼鏡,由於他身材不高,又微胖,這一種打扮,很難讓人一眼看出他是一位飽讀儒經之士。他的老伴不在身邊,因而自己做飯。我曾見到他把買來的一塊肉、兩塊豆腐切成幾大塊,扔到鍋里,加點鹽和醬油之類,用水煮熟了吃,即便在煮菜的過程中,他依然是手不釋卷。他似乎是把讀書、做學問看成人生最大的樂趣。在他的時間表里,讀書占了大部分,吃飯、睡覺也是為做學問服務的。他很少與人交往,雖然身居嘈雜的大院,除了有時談點學問之外,很少說些別的。但李先生的內心世界並不刻板,他在講學問時,常常插些趣聞軼事,講到興濃處,還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李先生也是很重感情的,記得70年代初,我插隊鄉村,初次遠離家門,與父母告別後,但踏出院門,發現李先生已早早站在巷口,向我點頭道別,以示送行。

  表面看來,李先生是個純粹的學者,其實在他的內心深處,始終蘊藏著一種對國家、對民族強烈的責任感。他並非是一個為趣味而讀書的人。記得70年代中期的一個夏天,我從鄉村回城探親,當去看望李先生時,發現他正半跪式趴在一張小涼床前揮汗如雨般地寫作。小床上鋪滿了線裝書和平裝書,約幾十本。李先生對我說,他想寫一部《中國歷史地理概論》,從歷史地理的角度來講述中華文化的變遷。其中多用考據的方法,譬如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當時的發生地或出生地,現在應為何處,同時將糾正一些錯漏的說法。究其本意,則是要說明中華文化是綿延不絕的,是必然要中興的。講到慷慨處,李先生引出顧炎武寫《日知錄》的開頭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而且說他要把這八個字寫進卷首語中。從李先生的眼神中,我竟然隱約地預感到這個動亂的年代行將結束,中華文化繁榮的時代即將開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