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熱背後當代中國文化乏善可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16 08:30:58  


 
  可儘管如此,對於啟蒙思想家來說,中國文化也僅僅是一種工具而已,而不會改頭換面全盤中國化。西方人歷來認為歐洲是世界的中心,潛意識中有一種強烈的優越感,自然是不屑於“以華為師”的。據說當年腓特烈大帝在伏爾泰思想的蠱惑下,曾試著向乾隆皇帝提出要求通商。只可惜這位專制而又開明的君主,被吃了個閉門羹。腓特烈大帝後來在給伏爾泰的信中,惱羞成怒地稱中國人“不過是些少見多怪的野蠻人”。這其中,雖然有乾隆的夜郎自大,但也可看出歐洲人蒂固根深的東方落後論。
 
  這樣我們再來看今天外國人學習中國文化的熱潮——漢語、孔子、kongfu(功夫)、書法、京劇、飲食……這些中國文化符號,無一例外地受到了老外的關注。面對這股前所未有的“中國熱”,我們無疑有必要省思:老外是真的對這些東西感興趣嗎?是真正認同中國文化,還是更多出於一種獵奇心態?在我看來,答案恐怕更多地傾向於後者。
 
  而且還要警惕這樣一種盲目樂觀心態:看著發燙的“中國熱”,便天真地以為中國文化征服了全世界。正如不能因為最近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便以為中國文學站上了世界文學的巔峰一樣——這樣的看法,顯然是無邏輯的。這當然不是否認莫言的文學成就,但中國當代作家中是否就只有莫言才有資格獲獎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事實上,莫言的作品能夠進入西方主流視野,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翻譯”以及“影視”的傳播。因此,與其如官方所說的“莫言獲獎是文學的勝利”,不如說是翻譯(傳播)的勝利,或至少說是兩者的勝利。
 
  “中國熱”以及莫言獲諾獎,說明中國文化正逐步走向世界。但也必須清醒認識到,中國文化的國際話語權還存在著很大的落差,甚至根本就無從說起。個中原因恐怕不在於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力不夠,而在於中國當代文化對世界的吸引力不足——諸如京劇、書法等傳統藝術形式無疑是有魅力的,然而較之傳統文化符號的“繁盛”,則是中國當代文化的乏善可陳,我們從中實在拿不出足夠吸引老外的東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