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伊朗傳統社會的靈魂:巴扎與清真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12 09:35:42  


 
  聖陵園的建築記錄著宗教力量在伊朗歷史中的興衰沉浮。在過去12個世紀裡,對宗教勢力疑懼的霍拉珊統治者將聖地摧毀,入侵的蒙古人搶奪了它的財產,而重視伊斯蘭教的統治者則不斷地修繕被破壞的禮薩先知的財產。在歷史上,聖陵園及其基金會的土地、耕地和財產不斷地被沒收、篡奪、揮霍、分配或出售,爭奪它的鬥爭也從未停止。聖陵園基金會所擁有的土地,是幾千年來信徒捐贈的積累,虔誠於伊斯蘭的富人常常在去世後將個人財產捐贈予基金會。巴列維的白色革命之所以激起宗教階層的強烈反抗,核心正是他沒收和出售清真寺擁有的土地。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宗教階層重新成為這巨大宗教財富的掌控者。

  伊斯蘭基金會是伊朗經濟的重要部分,占到伊朗GDP的10%到20%,一年大概有上千億美元。伊斯蘭革命勝利初期,阿亞圖拉霍梅尼沒收了許多富人的財產和企業,在這些沒收的財產基礎上建立了慈善基金會。霍梅尼在世時,這些基金曾為低收入人群修建了許多住宅和醫療機構。在這些慈善基金會中,歷史最悠久、財力最雄厚的,就是馬什哈德聖陵園的慈善基金了。它叫拉扎維(Razavi)基金會,有經濟學家估計它的資金不低於150億美元。它由伊朗的強硬派宗教人士--阿亞圖拉塔巴西領導。他很低調,很少出現在公眾視線中。曾有位駐伊朗的法國記者寫道:"馬什哈德最重要的人是誰?馬什哈德人的回答不是市長,而是拉扎維基金會的老板"。阿亞圖拉塔巴西因此有個綽號,叫霍拉珊的蘇丹(蘇丹是伊斯蘭國家的統治者)。

  聖陵園負責國際事務的宗教人士巴格赫裡在他的辦公室接待了我們。他曾任伊朗駐非洲國家的文化參贊,說非常流利的英語。在他的書架上,除了宗教書籍,還擺滿了德語、英語書。巴格赫裡向我們介紹了聖陵園基金會的狀況。據說,1200年前,自伊瑪姆禮薩殉教以來,拉扎維基金會就一直存在了,它是一個古老的、歷史悠久的組織。基金會在馬什哈德的經濟生活中舉足輕重。據說,連馬什哈德所在的霍拉珊省的省長也得到這裡要錢。伊斯蘭革命後,基金會迅速發展成為一個雇有19000名員工的巨大聯合體,經營著汽車廠、農業、房地產和很多其他的企業。1979年後,聖地所擁有的土地面積翻了四番。到底有多少呢?外界很少有人知道。

  但巴格赫裡贈送給我們一本厚厚的彩印册子,聖陵園的資產項項列明,一目了然。我做了一個簡單的統計:它擁有20多萬公頃的耕地,上萬公頃的果園和林地,24家企業與公司,經營範圍從制糖、食品加工與冷藏、木材、地毯、手工與紡織業,一直到礦業、交通、貿易、房地產、投資和咨詢,無所不包。不僅馬什哈德的大部分房地產都屬於基金會,而且它在全伊朗也擁有大量的農田、森林和城市地產。在城市裡,基金會將大量的商鋪租給巴扎商人和旅館老板。此外,它還擁有馬什哈德中央圖書館、博物館和伊斯蘭科學大學。它甚至還有一個薩拉克什(Sarakhs)自由貿易區,與土庫曼斯坦接壤。上世紀90年代,基金會為這個項目作了大量的投入,在伊朗與土庫曼斯坦之間建鐵路、高速公路、國際機場、旅館和辦公樓。有報道說,它甚至還花了230萬美元請來一個瑞士公司建造一個伊土鐵路落成典禮的大帳篷。它的社會根基之深,經濟實力之厚,可見一斑。完全可以把聖陵園基金會理解成一個龐大的工農商建-文教複合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