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誰是香港藝博會的輸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01 11:45:51  


 
  但是從《藝術報》的分析來看,或許佳士得這次選擇了另一個策略來應對前景不甚明朗的春拍。《藝術報》指出,首先不容置疑的是,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藝術市場。儘管數據仍然是充滿爭議的,比如說2011年法國Artprice網站公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占據了全球藝術市場41.4%的銷售份額;而依據藝術經濟學家Clare McAdrew最近的報告,將拍賣行和畫廊的銷售都算入的話,這個數字是30%。但無論以哪個數據為准,中國都已經趕超美國和歐洲。
 
  深究這一數字的背後,他們發現這一市場份額中占主體的依舊是中國的藝術,買家們熱衷於購買的依舊是那些古代青銅器、玉器、陶瓷、家具、傳統水墨、一些中國藝術家創造的西方風格的現代繪畫以及那些已成品牌的像曾梵志、岳敏君這一類藝術家的近乎“油漆還未幹”的作品,而鮮有藏家購買西方藝術。
 
  他們認為中國藏家喜歡的依舊是一些傳統的藝術,可見證的實例即市場上那些驚人的表現。比如香港藏家張永珍以3240萬美元的價格在蘇富比拍下了那件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添花“萬壽連延”長頸葫蘆瓶;再比如上個月,蘇富比以2660萬美元刷新了一件宋瓷的世界紀錄,據傳這位匿名的買家很可能來自香港或者大陸;再比如去年北京嘉德以5720萬美元拍出的齊白石作品《鬆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
 
  McAdrew的報告就顯示,從2011年的中國藝術和古董拍賣市場份額來看,陶瓷和裝飾藝術占據了實質性的24%的份額;佳士得香港中國瓷器及工藝部主管Pola Antebi則透露,中國買家已經不排斥購買一些早期古物,甚至那些陪葬品,在這一區域的收藏上買家們期望購置一些明宋時期的作品,對古青銅器、翡翠雕塑、烏木家具、紡織品以及佛教雕塑的興趣正日益增長。
 
  而在中國現當代藝術的收藏上,文章指出中國買家們往往願意為像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傅抱石這一類書畫名家的作品付出高昂的價格,但顯然這些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名字在西方則很可能不大被認識;而在油畫區域上,受到追捧的則是趙無極、朱德群、林鳳眠這一類的20世紀的油畫家,也包括像艾軒、陳丹青、劉小東這一類的在大陸知名也不為西方所熟知的藝術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