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故宮“禁令” 姗姗來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4 11:42:47  


漢代玉凳拍出2.2億元人民幣,系個人組裝而成。這件轟動大陸的古玩贋品事件,背後就有“故宮專家”的參與。
  中評社香港4月24日電/美國《僑報》4月24日載文《北京故宮“遲到”的禁令》,摘要如下:

  金縷玉衣,估價24億元人民幣,假的;漢代玉凳拍出2.2億元人民幣,個人組裝的……近期兩件轟動大陸的古玩贋品事件,背後都有“故宮專家”的參與。這樣的“劣跡”讓外界忍無可忍。北京故宮博物院近日發布聲明,要求故宮在職和離退休人員參加文物鑒定活動時,都應該獲得書面授權,未經授權的,就是個人行為,後果自負。

  北京故宮的這則聲明,給喜歡幹私活的文物專家戴上了“緊箍咒”,值得肯定。但同時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條“遲到”的禁令。

  2004年通過的《國際博物館協會博物館職業道德準則》早已規定,“博物館是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的非營利的常設機構,對其他物品進行估值,只能是應其他博物館、法律賠償、政府或其他主管公共權力組織的正式要求”。台北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處長嵇若昕曾表示,“不私下為民間文物做鑒定、估價,這是一個國際博物館界的基本倫理”。

  可是,面對這一職業道德底線,大陸文物專家們為何多年視而不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