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故宮轉型 傳承文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20 12:12:37  


2月14日,新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首次以新身份面對媒體。
  中評社香港2月20日電/美國《僑報》2月16日載文《故宮轉型 傳承文脈?》,摘要如下:

  情人節當天,故宮博物院新掌門單霽翔上任滿月後首次召開媒體座談會,宣布推出22項新管理制度,並明確向外界宣稱“故宮不建會所,防火防盜不防記者”。這一開放的姿態,顯然是想為去年遭受“十重門”事件打擊的故宮重建公信力,修復故宮受損的社會形象。

  回顧這“十重門”,民眾的質疑主要指向兩個方面:一是技術層面,故宮能保護好文物嗎?二是價值層面,故宮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前者不是難題,畢竟有全球經驗可以借鑒,只要事在人為;而後者,則讓人比較不放心:辦富豪會館以及其他“致富手段”頻頻曝光,讓人懷疑故宮到底是肩負傳承民族文化血脈的文化機構,還是以賺錢為目的的商業場所?

  此次故宮披露的工作轉型中,最受矚目的就是在價值層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比如,“在文化傳播能力和社會教育功能上的作用有待挖掘”,“提升社會服務能力,讓每一位觀眾都感受參觀故宮博物院是美好的經歷”等,就讓人眼前一亮。

  且不說節假日裡故宮一貫人滿為患,即便平日裡,多數遊客去故宮也只是走馬觀花,看看建築,看看珠寶,跟龍椅合影,純粹是看熱鬧而已。少數想看門道的人卻難覓解說人員,而文化的歷史感、價值觀的傳遞更是欠奉,實在算不上“美好的經歷”。故宮的價值不僅在於可見的藏品,還有更多精神層面的東西,但與外國的博物館相比,故宮儼然成了一個大型景點,豐富的文化寶庫遠沒有發揮文化教育、普及知識以及服務社會的功能,離公眾的期待差距很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