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文化藝術當自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06 10:09:55  


  中評社香港4月6日電/人民網報道,文化自信為民族自信之根本。當前,在舉國上下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力倡文化創意和發展文化產業之時,經濟發展模式和文化發展戰略隨之轉型,民族文化復興再逢新的發展契機。

  華夏古國五千年延綿無斷,文明成果早已福蔭全球。可近代卻出現了百年文化沉寂,著實讓國人痛惜和深思。在中國近代史上,我們極度開化的文明曾經遭遇了貌似文明的野蠻的侵掠和創痛,也經歷過對東方文化的自我否定與對西方民主和科學的熱忱追捧。在這個過程中,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們這個民族始終都一個善於自醒、開放、探索和吸納的民族,不然就不會有一個兼收並蓄的中華文化和56個民族高度融合的大家庭,這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已經是一個被證實了的奇跡和不絕的永繼。

  以史為鑒,得失自知;展望未來,莫失良機。考察中國當前創新意識不強的原因,究其本源在於固有文化之沒落。但凡民族的,便是世界的。民族文化的沒落,直接導致了一個民族失去了自我發展之“道”,加之對西方“形而下”文化無理性的迷戀,遂盡失民族精神之根本。試想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若是不能很好地“繼往”,那又如何很好地“開來”?自古以來,中國人最講究推陳出新,“陳”就是歷史、就是文化,更是創新的源泉,文化沒落了,自我的迷失和迷盲當屬必然,“出新”的源泉何在?

  於是當代一些國人無自信、不自重,視自己文化傳統落後,甚至輕蔑和排斥自己的文化,皆是其不自知而導致信仰、信念迷失最根本之原因。多年來,由於筆者從事校園文化建設與藝術創意實踐工作,接觸和思考的皆為文化與教育的深層次問題,所以筆者認為,無論是文化領域,還是藝術領域,那些“數典忘祖”和“狂躁輕妄”,都是一種自我虛無和民族價值觀喪失的表現。

  民族瑰寶中醫,備受個別西人和國人的尖酸刻薄所極盡詬病和歪曲攻擊之能事。試想一個從來都沒有深入研究過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完全以西方文化知識和價值評判尺度來對中華文化評頭論足,以短量長,靠斷章取義來曲解中醫、妄評中醫,還以所謂的“打假鬥士”粉飾太平,其意欲何為?更有甚者,還為之召來一群有頭無腦的人鼓噪聒舌為之喝彩,這完全是一種民族自殘和自虐心理在作怪!可中醫受損了嗎?沒有,依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未來必將引領自然醫學的方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