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的文化貧乏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04 17:06:37  


  中評社香港10月4日電/人民網-人民日報報道,在過去,傳統的四時八節,看大戲是主要的節目。如今的國慶長假,可供我們消費的文化產品越來越多—— 

  國慶期間,電影院同時上映的電影達10部之多,既有重大歷史題材《辛亥革命》,也有商業片《畫壁》,更有5部動畫片來凑熱鬧。在北京,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推出的《窩頭會館》,大腕雲集;國家大劇院的話劇《王府井》、中國國家話劇院新劇場的《簡愛》也吸引了不少觀眾。在北京,喜歡京劇的更是可以過足癮,梅蘭芳大劇院推出 “國慶黃金周,好戲連連看”系列京劇演出,既有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大戲,也有尋常百姓家長裡短的折子戲……

  十七大以來,中國的文化發展處於一個創新發展的重要時期,黨和政府對藝術創作和藝術事業更加關心重視,經費投入不斷加大,創作環境寬鬆和諧,尤其是隨著文化體制改革進入加速期,我國的文化生產力得到極大的釋放,文化產品出現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湧現出大量具有鮮明時代特征、體現民族精氣神兒的精品佳作。

  舞台藝術空前繁榮

  2011年中國歌劇舞劇院推出了大型原創歌劇《紅河穀》,它以20世紀初的西藏為時空背景,演繹了漢藏兒女生死相依的愛情故事和並肩抗戰的英雄傳奇,兒女情、民族情、愛國情通過大氣磅礴的音樂製作、細致精美的舞台得到生動的呈現,該劇被選定為前不久剛剛結束的2011年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開幕式演出劇目。

  國家話劇院作為文化部直接領導下的國家藝術院團,擔負著傳播主流文化的重要責任。在弘揚主流價值觀的劇目創作上,國家話劇院以“國計民生”為選材視角,提出了“新現實主義年”的全新創作概念。國話於2009年推出話劇《這是最後的鬥爭》,以一位老幹部家庭的除夕之夜為背景,通過一位不速之客的到來,引發一家三代人對金錢與信仰、法律與親情的討論和抉擇,表現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和人民反腐敗的堅強決心,在全國輪回演出後引發熱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