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皮帽手藝 盛錫福手藝誰繼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29 08:57:28  


  中評社香港9月29日電/走進盛錫福非遺傳承人工作室,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難聞的怪味。離上班還有半小時,李金善和徒弟小宋已經來了,正在做開工前的準備。李師傅從一摞皮子里揀出一小塊,放在操作台上,對記者說:“你先學剌皮子吧,剌不好一刀下去1000多元就沒了,先拿廢料練手。”

  他用模子比著在皮子背面畫上線,然後左手按住皮子,右手持刀在皮子上劃過,三下兩下,剌出一片半圓形。記者照貓畫虎地剌了一刀,很直。李師傅翻過皮子,用手指在毛上一捋,掉下一撮毛。“刀得平著,一邊剌另一只手得拽起皮子,要不就會傷毛。”

  練了一會兒,覺得鼻子癢,越揉越癢。“癢癢吧,是毛屑進了鼻子,回家多吃點木耳。”李師傅說,製作一頂皮帽子,要經過挑皮、選料配活兒、吹風皮張、平皮、裁制、縫合等幾十道工序,道道工序都有講究。就拿“吹風皮張”來說,要用嘴吹去皮毛中的灰塵、浮毛,使毛根鬆散、直立。成年累月幹這活兒,他沒少吸進毛屑,聽說黑木耳能清肺,他幾十年一直吃木耳。

  “剌完皮子要把兩片縫在一起,盛錫福全是純手工縫制,一頂帽子要做一天。”李師傅說,雖然用縫皮機快,但是針腳大、不平整。“下一步是上胎定型,也就是給皮帽加內襯。”李師傅將納好的里子套在木盔上,用釘子固定,再刷上糨糊,“以前講究硬胎,刷兩遍稠糨糊,烤得硬硬的,人站上去不能塌。但這些年顧客反映帽子太硬,卡耳朵不舒服。從去年起,盛錫福就不做硬胎了,糨糊只塗薄薄一層。”他用熨鬥把糨糊烤幹,放進烤箱,“等著吧,得烤兩三個小時。

  “這是什麼?真時尚!”一直悶頭縫紉的徒弟小宋舉起手里的皮子說,“師父每年都開發新技術、新款式,我縫的這個叫菠蘿花,是新工藝。”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