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屠呦呦的榮幸恰是我們的困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29 08:58:24  


 
  顯然,這是三個環環相扣的體系,而學術評價體制是基礎。遺憾的是,從“三無”教授此前能夠表征身份的“桂冠”來看,其所從事的青蒿素研究,並不為現行的學術評價體制所推崇。

  屠老榮獲“拉斯克獎”,也引發了科學界乃至有關政府部門的討論。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就此表示:學術評價不能簡單採用像記工分那樣的方法,而要以質量為准,要避免採用單一標準。衛生部部長陳竺認為:真正有價值的醫學科研,不應簡單看論文數,而應實實在在解決群眾的重大健康問題。我們相信這是一種真心的反思,因為“牆裡開花牆外香”的尷尬,實在讓人羞愧。只是,籠統的反思,是否能夠戳穿粗礪的評價體制之堅冰,很難讓人寄予太大希望。

  說屠老榮獲“拉斯克獎”,是反思中國學術體制的最佳樣本也好,是國內現行學術評價體制的絕妙反諷也罷,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是:我們現行的學術評價體制,已經逐漸喪失了發現、培育、導向的功能。政府投入的科研經費日益增加,每年鑒定的科研成果數以萬計,發表的論文更近乎汗牛充棟,但是,一方面類似於屠老的研究,卻如被打進了冷宮;另一方面,學術泡沫浮華炫目。所謂正襟危坐的學術評價,其到底發現了什麼?又培育了什麼,導向了什麼?

  屠老在國內默默無聞近四十年,卻在國際舞台上備受尊崇,直接否定了我們學術評價體制的發現、培育和導向功能。顯然,這種功能的衰落,將加劇“學術江湖”的瘋長。一定程度上,屠呦呦教授在國際舞台上越榮幸,我們則越困惑。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