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文物商業鑒定無權威 緣自三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3 15:03:57  


  路人皆知文物收藏圈中猫膩多、蹊蹺多,但對“金縷玉衣”也敢隔櫃亂鑒定,且開出24億天價,還是讓人大吃一驚。

  謝根榮騙貸案讓人大開眼界。這個故事的離奇之處,一是騙子的大膽——敢于自製“金縷玉衣”,還敢請頂級專家來鑒定;二是銀行的很傻很天真,一看鑒定專家又是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又是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又是中國收藏家協會秘書長便信以為真。殊不知在今天的中國,文物的商業鑒定壓根兒就沒一個權威機構。故宮也好,國家鑒委會也罷,這些耀眼的金字招牌一旦沾了市場的邊兒就失去了意義。因為,這些機構、專家的主要職能是為館藏文物、徵集品及為刑事案件所涉文物進行鑒定。一旦和商業掛鈎,就成了撈外快的個人行為。這時候,鑒定結果憑的是眼力經驗還是鑒定費,就全看個人修養了。而諸多事件證明,這行裡見錢就搖尾巴的人還真不是少數。

  這也難怪,民間文物鑒定市場亂象叢生由來已久,想出淤泥而不染著實不容易。商業鑒定無權威緣自三無。

  一是無門檻,誰都能開鑒定證書。文物鑒定本是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融考古、歷史、文化、物理、化學等諸多學科為一身。凡專業性強的工作均須資質認定。可我們目前的鑒定機構都是由工商部門批准的,文物部門沒有審批權。

  二是無標準,全憑眼力。自古以來,文物鑒定就沒有明確評判標準。沒標準也就沒了絕對的是非對錯之分,誰都有出錯的可能。乾隆爺愛收藏也懂收藏,還有那麼多官員名家給把關,不也常常出錯,光《清明上河圖》就收了一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