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兒歌或順口溜是“80後”們童年里最拿手的,實際上不管哪個年代出生的人,童年記憶中對修改兒歌的熱情是一樣的。但如果將童年的樂趣延伸至成年,借著電影動畫片的出現而“借屍還魂”,一代人又樂此不疲地重複當年的遊戲證明自己的生活還如童年時般快樂,躲著童年的快樂說著自己現實生活是多麼的“悲哀”,那“藍精靈體”真的是恰逢其時,卻也證明了一代人在文化上的幼稚程度很深了。
獨生子女一代形成的文化形態逐漸靠近“懷舊心理”,所有的娛樂形式和文化的審視方式都以“懷舊”作為潮流和主流,但以“三十而立”的傳統文化觀念判斷和西方文化價值判斷標準看,三十歲左右正是對生活和未來充滿無限期待和向往的年齡段,“懷舊”的目的是躲在童年“幸福的記憶”里不肯出來,還要裝扮現有的生活投射童年的影子,用以驅趕無盡的成年煩惱和生活壓力,說白了,就是為了逃避現實。
即便電影《藍精靈》帶來的快樂喚醒了童年里的種種快樂,還是要面對人生賦予的所有的幸福和苦難,壓力對任何年齡段的成年人來說都是不可避免、時時存在的,真正面對的文化力量是來自每個人自身的強大的內心力量。外部賦予的虛幻的童年記憶救不了獨生子女脆弱的心態和不敢直面人生的懦弱,文化上的幼稚病會變成精神上的軟骨病。外部的短暫快樂是靠不住的,“藍精靈體”一定會曇花一現般地逝去,快樂亦隨之而去。難道非要期待再出現個喚醒童年記憶的事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