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作家劉慈欣:每一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24 07:44:12  


 
  從這一刻起,地球文明的歷史就發生了重大轉折。它所面臨的是滅頂之災。小說中的主人公用善去應對災難,然而好意鋪就的卻只是通往地獄的路。

  科幻作家韓鬆認為,整部小說反映了劉慈欣個人的價值觀。“人的本心是向善的,但是世界和社會回饋他的不是善的東西。”韓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最根本的信念還是善能夠挽救世界,但是他對這個又沒有確定的把握。”

  何夕則說,在劉慈欣的語匯裡,道德只是一個“玩意兒”,而且是宇宙中最“沒用”的玩意兒。

  劉慈欣生於1963年,他的世界觀不同於1970年代以後出生的科幻作家,這與他的現實經歷有很大的關係。一個很奇特的現象是,中國當今最好的科幻作家都不生活在中心城市。劉慈欣在山西娘子關電廠,王晉康在河南南陽,何夕在四川自貢。“這跟他們的不得已和痛苦有很大關係,他們想要釋放、宣洩出來。” 韓鬆說,“科幻作家都是這樣,要建立一種非常完美的自由發展的社會。(對烏托邦的寄托)剛好降臨在某個人的頭上,剛好這個人又是在某一種環境下。但是在大城市裡面這種寄托可能就會被稀釋掉。”

  儘管許多讀者是被《三體》中對人性的思考所打動,但在一篇鮮為人知的文章中,劉慈欣如此描述自己的文學觀:“在主流文學中,由於人性超越一切的吸引力,太陽和其它星辰都是圍繞地球轉的。如果宇宙是撒哈拉沙漠,只有地球這一粒沙因其上附著的叫人的細菌而成一粒金沙,其餘的整個沙漠都可以忽略其存在。” 他把這稱為主流文學的“超級自戀”,而科幻文學就是文學“再一次睜開眼睛的努力”,它讓文學與宇宙重新聯接起來,從而“超越自戀”。

  3月21日,出差北京的劉慈欣在酒店裡與南方周末記者連續兩夜長談《三體》和中國科幻界的現狀。

  科幻的魅力在哪兒?

  南方周末:許多讀者是被你小說中對於人性的描寫所震撼到的。

  劉慈欣:其實,從我的創作理念來說,科幻並不是用於挖掘人性的,人性本身在科幻裡面應該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三體》這三部是偏向於人類社會的某些東西的,包括價值體系、社會形態等。這只是這一部作品本身表現出來的東西,局限於這三部。不管這三部有多長,80萬字、90萬字,它還是一部作品。在我其他的小說裡,這肯定不是主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