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客家人正名之路:從衣冠南渡到下南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31 11:53:51  


 
  歷盡艱辛的“客家”正名路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客家人”受到不少誤解。即便現在,許多人也會混淆廣府人、客家人、閩南人,最具典型意義的說法是“客家人是漢族人嗎”。現在學界習慣對漢民族進行民系劃分,如北方民系、廣府民系、客家民系。“民系”這個概念,由羅香林創立。正是羅香林,讓“客家”正本清源,恢復原有榮光。

  由於客家先民所居地區山高林密,不適耕作,隨著人口膨脹,客家先民不得不向外遷徙,使得客家人和當地人的矛盾激化,加上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特點,“土客械鬥”盛行。19世紀中期,廣東開平、恩平、台山等地爆發土客大械鬥,持續12年,死傷數十萬。在這種情況下,廣府人對客家極盡排擠。1905年,廣東順德人黃傑編寫的教科書《廣東鄉土地理教科書》裡,稱客家人“非粵種,亦非漢”,一時輿論嘩然。

  幼年險些喪命於土客械鬥的廣東興寧人羅香林,畢業於清華大學歷史系,先後師從王國維、梁啟超、朱希祖、陳寅恪、顧頡剛等大師的歷史學家,他用自己的研究,實現了“為客家明利弊、辨得失,昭告於同群”的兒時夢想。

  1933年,羅香林發表25萬字的《客家研究導論》一書,開創性地運用譜牒、史書等論述了客家“為中原衣冠舊族”“為避戰亂南遷”“歷經五次大遷移”等觀點。此後,他撰寫了《客家源流考》、《客家遷徙及分布地圖》等作品,全面闡釋客家的源流、分布、語言、特性。羅香林首創“民系說”,認為由於自然環境、外族關係、內部演化,會導致一個民族分化為不同民系。由此,漢民族被分為八大民系,客家成為唯一不按地域劃分的民系。

  “可以說,他為數千萬客家人尋回了遺失千年的根,找回了屬於他們的身份與榮耀。”華南理工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所長譚元亨曾如此評價羅香林的研究。

  羅香林的《中國族譜研究》一書,也使得族譜學成為繼甲骨學、敦煌學、簡牘學後又一史學研究新領域。這一研究,正是根植於客家文化。客家人薪火相傳,最看重的就是族譜。幾乎每個客家人都能上溯數十代的祖先,甚至按照族譜可以找到每一位祖先。 如台灣簡姓,出自南靖簡姓;隨著兩岸編修族譜工作的進展,他們了解到南靖簡姓出自永定簡姓,明白宗祠在永定縣的洪源村。按計劃,台灣簡姓祭祖團將於今年回鄉祭祖。按簡姓族譜,簡姓先後在山西、河北、四川、江西等地居住,中古始祖為蜀漢昭烈帝劉備的兒時好友簡雍。現在的四川省簡陽市,正是得名簡雍。

  1978年,羅香林去世,但客家人的文化追尋沒有停止。謝重光、周建新、梁昌俊等研究者陸續從客家文化的細節如建築、服飾、習俗等方面著手,描繪客家文化的面貌。華南理工大學成立了目前國內最大的客家文化研究所,推出了《客家文化史》、《重繪廣府、客家的文化地圖》等作品,並打造《客家研究文叢》等品牌。此外,如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等機構,也涉及兩岸客家同胞研究,客觀上推動了對客家文化的研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