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消失中的傳統 我們丟了太多可貴的東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21 00:02:49  


  中評社香港2月21日電/ 21世紀經濟報道(廣州)刊載作者趙瑩的文章:總是要等到過年的時候才會特別想家,可惜現在拖家帶口,跨洋過海,回家不易。只好呼朋喚友吃上一頓“中國火鍋”聊以慰藉鄉愁,不過這頓家宴是絕對的“美國人與狗不得入內”。不讓美國人來,是為了避免爭論白菜要不要煮一下才能吃的可笑問題。置於寵物麼,是因為我和秧秧都過敏得厲害。

  華人們一起吃飯,自然少不了要聊起記憶裡的中國和現代的中國,包括對過年的記憶和現在聽聞的國內過年八卦。說起來,“中國年味”似乎越來越淡了,哪怕是華人聚集的紐約,雖然中國城依然會熱鬧上一陣子舞獅舞龍,但是從傳統的保存來說,我們比其他族裔都要欠缺很多。

  舉例來說,我們曾經寄居過一陣子的皇后區“小印度”,印度婦女都是穿著漂亮的傳統莎麗上街的,而且以那種安之若素的神情和尋常人家的狀態,推著嬰兒車,或者挽著一堆購物袋走街串巷。而我們卻是我們穿上旗袍都不知道該怎麼走路。再有“根子裡統治著全紐約”的猶太裔,就更加遵守齋戒和服飾之類的規矩了。猶太教的黑袍加身不足為奇,滿街隨處可見的小黑瓜帽曾經讓我非常好奇,特別是很多人頭髮已經呈現出“地中海”的趨勢。後來發現,人家猶太男人也是用我們小時候常用的黑色小夾子做固定,或者用上特殊發膠,才能保證帽子紋絲不動,妥帖切合的狀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