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鄉村文化:文化大院如何不再真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31 11:52:35  


 

  “文化富民”,才能可持續發展

  要讓文化大院真正解決農村文化建設的難點,鄭風田認為要從三個方面做文章。

  “首先,農民光有‘院子’不行,還要有‘戲子’。”鄭風田表示,以往政府對於文化大院的投入只重視一次性基礎建設,忽視平時的日常維護。政府應當加大對農村文化能人的培訓和對鄉村劇團的補貼力度。

  “其次,‘倉廩實’才能‘知禮節’。”鄭風田認為,不能僅就文化談文化,經濟上的脫貧才是解決文化問題的根本,增加農民的就業機會,將文化活動和增收創收結合起來,做到“文化富民”,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最後,‘自上而下’的文化大院建設,必須要以‘自下而上’的需求導向機制為基礎。”在鄭風田看來,文化基礎設施的供給不能代替需求,應該讓農民自己對“需要什麼樣的文化基礎設施”進行選擇,然後財政直接予以補貼。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春光認為,文化大院不能淪為政績工程,應當“嵌入到農村傳統的文化生活之中”,不要搞一些脫離農民日常生活的活動;要注重長期性、普惠性效果,“不要搞成宣傳式、精品式的活動”。對於文化建設,農民的意見很樸素,卻很實際。

  易玉寬認為,文化大院應該成為農業科技的傳播中心。農民最需要農業科技,應該借文化大院推廣各類農業科學知識。同時,多邀請科技人員下到田間,解決農民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另外,還應該在文化大院多舉辦一些演出、圖書展銷、電影放映等。

  楊平貴則將青壯勞動力的流失視為農村文化發展的“大敵”:“搞文化最終還是要靠人。但現在,很多年輕人都離開了村子,文化建設沒了主力軍。”他認為,應該加強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讓更多的年輕人留下來。王春光認為,還應當細分農民的需求:“老人可能更喜歡傳統的地方文化項目,而目前農村兒童的文化需求往往是被忽視的。”政府應該針對這種狀況,為農村的文化生活提供更多富有針對性的支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