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設無法帶給農民切身利益
說起村裡有什麼文化活動,楊平貴的回答頗為簡短:“撲克、麻將。”當記者希望聽到第三樣時,他尷尬地笑稱:“真的沒有了。”而在留駕莊村,因為有文體大院,“村民還會去打球鍛煉。文體大院裡建有小游園,婦女們也會抱著孩子在裡面轉轉。”史中民說道。
針對農村文化活動單薄的現狀,山東兗州市宋村村民易玉寬表示:“農村缺少文化設施,農民難以享受各式各樣的文化服務。加上收入偏低,文化消費後勁不足,導致賭博、迷信等不良風氣抬頭。”
除了客觀條件的束縛,有學者指出,因為看不到文化建設帶來的切身利益,不少農民積極性不高、缺乏熱情,“給不良文化的發展留下了縫隙”。即使建有文化大院,一時間也難以扭轉農村文化單薄的現狀。
更值得注意的,是農村青少年上網成癮的問題。在蘆浦村,網絡的普及率很高,據楊平貴介紹,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電腦,“孩子上網的很多,大多數都在打遊戲,顧不上學習”。史中民有著同樣的顧慮:“村裡有三四家網吧,經營很不規範,經常讓未成年人自由進出,對他們的身心健康肯定有影響。”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既帶來了海量的信息,同時也產生了青少年網癮問題,在農村的“文化白紙”亟待上色時,影響了農村的文化建設。對此,有學者認為,在農村地區,許多父母的互聯網知識不如子女,因而對於子女的上網活動難以有效監控。“可以借助文化大院開辦農村網絡學習班,通過學習和培訓提升農村家長的網絡素養,進而有效指導和幫助孩子合理上網。文化大院的功能內涵,應當更加豐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