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全面深化改革觀察:理論創新,不忘改革初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05 10:37:59


 

  “觀大勢、謀大事”“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時和勢總體於我有利”……習近平強調“勢”、重視“勢”。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以合乎規律的取勢、占得先機的順勢,積蓄了強大的勢能。土地流轉讓農民分享改革紅利,營改增將為企業減負上千億元,29個省份出台戶籍改革實施方案……三年來,惠及民生的改革舉措,多以自上而下的路徑完成,對改革的頂層設計、系統構架和整體把控,彰顯出中央駕馭改革的強大理論能力。

  改革的一系列理論創新,展現了我們黨把握“大邏輯”的能力。2012年,中國經濟面臨轉折點。經濟增速下降、工業品價格下降、實體企業盈利下降、財政收入下降、經濟風險發生概率上升,這“四降一升”困擾著決勝全面小康的中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習近平的這一重大戰略判斷,成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一系列理論創新的基點。

  改革的一系列理論創新,體現了我們黨掌控“大方向”的能力。“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並在總目標統領下明確了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深化改革的分目標,有國外媒體稱這是“中國的第五個現代化”,將影響十幾億人民的生活。有人敏銳地觀察到,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公報中,5000多字的文件提及“改革”59次,“發展”37次;而這次全會做出的《決定》,更是啟動了60條、300多項改革舉措,發起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動員”。

  改革的一系列理論創新,展現了我們黨搭建“大框架”的能力。習近平重視改革的“夯基壘台、立柱架梁”,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已經召開27次會議,逐步搭建起改革的主框架。宏觀層面,司法體制改革啟航、戶籍制度改革破冰、財稅體制改革推進;微觀層面,既有智庫建設也有媒體融合,既有公安執法規範化也有發展志願服務組織……審議的近190份文件、提出的幾百項任務,直指當前最主要的問題,直指群眾最關心的內容,讓群眾能夠實實在在地看到改革的進展、參與改革的進程。正如外媒的評價,通過深改組會議,就能觸摸到全面深化改革的脈絡,甚至預見中國社會與公眾生活的變化。

  再好的設想如果不能落到實處,最終也只是一張畫餅。如果說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解決了改革“最先一公里”的問題,那麼,加強改革思路的整體推進和督促落實,就是要解決改革“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只有在抓落實上有思路、有辦法、有成效,才能充分釋放改革舉措的含金量,釋放改革最深層的潛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