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全面深化改革觀察:理論創新,不忘改革初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05 10:37:59


 

  “我們將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在做大發展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從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出發,讓百姓有更多成就感和獲得感。”G20杭州峰會上,中國再次向世界強調民眾獲得感的至關重要性。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邏輯起點,也是推進改革理論創新的價值起點。改革要堅持正確方向,改革要增強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改革要處理好“五大關係”、調查研究“六大問題”,改革要堅持問題導向、改革要重視頂層設計、激發基層探索,改革要加強督查、狠抓落實,改革要於法有據、發揮法治引領和推動作用,改革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改革要有促進派和實幹家……從認識論、方法論到價值論,從方向、目標到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一批重大理論成果,豐富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集中體現了黨中央對全面深化改革的理性認識和改革擔當,成為推動中國發展前行的思想坐標。

  戶籍改革破冰,異地高考試水,推進簡政放權,改善生態環境……“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改革既要往有利於增添發展新動力方向前進,也要往有利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向前進”,三年多來,在創新理論指引下的改革新實踐,詮釋著不變的改革初心: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落腳點和遵循的基本原則,都是“人民”。最終目的,是讓“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問題與解題

  ——在問題中把准改革脈搏,在解題中認識改革規律。“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形成了一整套改革方法論;“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彰顯著最根本的改革價值觀

  理論的構想,往往源於腳步的丈量。從一些“歷史瞬間”中,我們可以窺見新一輪改革擘畫的歷程——

  2012年12月30日,習近平頂風踏雪來到太行山深處,在河北阜平龍泉關鎮駱駝灣村,坐上群眾的炕頭“看真貧”;2013年9月30日,習近平來到北京中關村,從雲計算到量子科學實驗,了解最前沿的科技成果;2015年1月20日,在碧波蕩漾的洱海邊,習近平與當地幹部合影,“立此存照”督促保持綠水青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調研考察的腳步,已經遍及全國近30個省區市,社區、鄉村、企業、學校、部隊都留下了他躬身俯察的身影。進一步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活力,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水平,進一步增強社會發展活力,進一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習近平以深邃的洞察力和高屋建瓴的戰略眼光,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調查研究的六個重大問題。

  哲人有言,如果從肯定開始,必將以問題告終;如果從問題開始,必將以肯定結束。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論創新,首先就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認識論。“主要的困難不是答案,而是問題”。在改革深水區,能否準確發現、深刻分析前進道路上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是檢驗理論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標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