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續寫“乒乓外交”友好交流新篇章
http://www.CRNTT.com   2024-01-30 12:27:10


  中評社北京1月30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中美關係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活力在地方。半個多世紀前,中美青年乒乓球運動員用友誼和真誠播撒了友好的種子,成就了“小球轉動大球”的佳話。2024年1月4日至8日,美國弗吉尼亞大學代表團一行18人訪問北京,參加中美青年乒乓球友誼賽等紀念中美“乒乓外交”和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相關活動,續寫“乒乓外交”友好交流新篇章。

  “乒乓球成了我們最好的交流語言”

  1月6日上午,清華大學綜合體育館內,加油聲此起彼伏。來自弗吉尼亞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學生聯合組隊,進行多輪次乒乓球混合雙打比賽。小小的乒乓球來回穿梭,兩國青年通力配合,贏得陣陣掌聲。

  瀟灑的發球,靈活的走位,穩健的揮拍擊球,弗吉尼亞大學學生謝家駿和清華大學學生李嘉懿頻頻配合得分、擊掌慶祝。“雖然是第一次搭檔,但我們配合很默契。我中文不太好,乒乓球成了我們最好的交流語言。”謝家駿說,和中國朋友一起贏得比賽感到十分開心,希望能第一時間把比賽視頻發給遠在美國的媽媽看。

  弗吉尼亞大學學生米莎與清華大學學生曾加寶組成搭檔。在練習環節中,對手朝著米莎的方向打來一記高難度弧圈球,米莎一時間有些不知所措,只聽曾加寶喊了一句“我來”,便眼疾手快地衝了過去,擋在米莎前面,接住了這個球。這有趣又溫馨的一幕,引來了現場觀眾的掌聲,也瞬間拉近了兩個年輕人的距離。“我的搭檔一直鼓勵我,耐心地指導我握拍、擊球。我們一起討論乒乓球和學業,現在已經成了朋友。”米莎說。

  在中美建交45周年之際,北京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邀請美國弗吉尼亞大學代表團訪問北京,並聯合北京市體育局共同舉辦以“重走乒乓路·一起向未來”為主題的中美青年乒乓球交流活動。在清華大學舉行的這場乒乓球友誼賽,便是此次交流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儘管是臨時組隊,但乒乓球迅速化解了兩國大學生初次見面的拘謹,讓他們很快熟絡起來,整場比賽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順利結束。賽後,兩國大學生又聚在一起自拍留念,互留聯繫方式。

  在北京之行中,弗吉尼亞大學代表團還參加了在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舉行的中美“乒乓外交”圖片展開幕式、中美跨文化交流與挑戰研討會,並出席了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招待會,參觀了天安門廣場、故宮和八達嶺長城等。

  弗吉尼亞大學學生冉婷隨團第一次來到北京,北京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熱鬧和諧的煙火氣息讓她贊嘆不已。“兩國青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是未來美中兩國關係發展的重要基礎。回美國後,我會將在中國看到的一切分享給我的朋友和家人。”她說。

  “我的父親曾是美國駐華使節,我在北京出生,然後隨父親去了上海。”米莎和北京有著特殊的緣分,雖然兒時記憶已十分模糊,但她始終引以為傲,“回到出生地北京,我比其他同學感觸更深,像是回家了。”

  “‘乒乓外交’促進了兩國人民之間的溝通和理解”

  1971年4月,美國乒乓球代表團應邀訪問中國。一年後,中國乒乓球代表團回訪美國。互訪期間,兩國運動員受到彼此國家和人民的熱烈歡迎與熱情接待。中美“以小球轉動大球”,融化了相互隔絕的堅冰。

  戴爾·斯威里斯和康妮·斯威里斯夫婦曾是美國乒乓球國家隊運動員,更是“乒乓外交”的親歷者。回想起1971年首次訪華,康妮仍然記憶猶新。“出發前,我的心裡一直有些緊張,因為對中國並不瞭解。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我們,並引用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句話讓我們放鬆下來。”

  戴爾參加了1972年接待中國乒乓球代表團回訪的全程。“我們與中國運動員一起打比賽,一起乘飛機旅行,一起面對觀眾,對我們來說,那是一段美好的時光。”戴爾表示,今天人們依然懷念“乒乓外交”精神,因為它呈現了美中關係中非常獨特的一面,“‘乒乓外交’的精神是尋求友誼。期待兩國年輕人繼續交流互動,續寫兩國人民友誼新篇章,促進兩國關係實現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乒乓外交’促進了兩國人民之間的溝通和理解,打開了美中重新交往的大門,我真誠希望今天的年輕一代繼續發揚‘乒乓外交’精神,即使我們之間有分歧,但依然可以成為朋友。”康妮表示,“乒乓外交”這樣的人文和體育交流項目,可以推動兩國社會保持善意溝通,對兩國總體關係產生積極影響。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