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日報:台灣不能變成全球公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23 09:14:28  


  中評社香港5月23日電/台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評指出,儘管“行政院長”張俊雄已經組閣,但環保署長人選至今難產,再加環評大會連續兩個月取消,顯示民進黨政府在未來一年間,極可能強行通過若干爭議環評案,不僅違背民進黨“環保優先於經濟”的基本綱領,也將使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更加嚴重,長此以往,台灣勢將成為“全球公敵”,令人不得不感到憂心!

  打著綠色執政招牌的民進黨,號稱以環保起家,其黨綱中明確主張“維護生態環境”,要匡正過去破壞生態環境的經濟掛帥政策,確立生態保育及生活品質優先的原則,有關自然資源的開採及利用,化學物品的生產及使用,核電的投資等有關政策,均應先行嚴格評估。然而,七年來,除了反核四一項之外,民進黨對於環保問題,非但不能堅定立場,反而在若干關鍵議題上犧牲環保,台灣的污染問題也日益嚴重。

  舉例來說,民進黨政府雖然信誓旦旦要遵守“京都議定書”,可是排放二氧化碳的數量卻一路成長。1990年台灣排放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13億噸,2005年卻升到2.7億噸,成長一倍多,是全球成長值的四倍,未來如果再通過台塑煉鋼廠等幾個爭議性甚大的開發案,二氧化碳排放量更將大幅增加,屆時台灣不僅將深受其害,也可能變成全球公敵。

  社評指出,然而,民進黨政府為了彰顯“拚經濟”的決心,這兩年來積極推動大型開發案,諸如計劃投資金額四千億元的國光石化園區、一七三七億元的雲林台塑煉鋼廠、五O五億元的台電彰工火力發電廠,無一不是高耗能且高污染的產業;僅國光石化與台塑煉鋼兩案,所製造的二氧化碳,估計就達到全台排放量的十分之一,其對台灣環境造成的衝擊可想而知。 

  正因為如此,所以環保署的環評委員對於這些開發案都持保留態度,沒有一項通過環評。這些環評委員秉持專業,嚴格審查的立場,當然值得贊許,但民進黨政府卻把他們視為“卡住經濟發展的絆腳石”,甚至當成敵人看待。陳水扁除了公開埋怨“環評委員干擾國內經濟發展”,還明確指出,“環保不能從經濟發展中抽離”,並揚言產業要進步,“必須要排除一切非經濟因素的干擾”;蘇貞昌也數度放話修理環評委員,“行政院”甚至公然介入多項重大投資案的環評,為了規避環評委員嚴格把關,環保署竟然連續兩個月取消環評會議,以便拖到這屆環評委員七月底任期屆滿後,再將爭議案件送審。

  社評表示,要想真正做到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兼籌並顧確實不容易,兩者之間如何尋求平衡,不只是台灣的問題,也是所有工業國家面臨的共同考驗!不過,台灣的環境基本法明定:“當經濟發展對環境有危害之虞,應以環境保護為優先”。過去幾年來,中部和雲嘉南地區的空氣污染,特別是臭氧濃度快速增加,而且持續惡化,除了汽機車劇增之外,重大開發案的陸續開發運轉,正是環保署認定的主要原因。如今,無論煉鋼廠、火力發電廠和石化園區,對於環境生態的傷害,較以往更為嚴重,當然必須以環境的永續發展為先。職是之故,我們除了強烈譴責民進黨政府說一套做一套,也希望環評委員繼續堅持良知,捍衛環保,以免台灣成為全球公敵。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