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安倍政權的戰略目標是尋求日本的政治大國化與軍事大國化,在對外方面強化跟美國的同盟關係以及跟東南亞那些與中國有衝突的國家搞好同盟,對中國形成戰略包圍。日本試圖再三確認日美雙邊關係,拉攏中國的周邊國家,積極構築對華戰略包圍圈,突出與中國對立的姿態。
在日本政府實施所謂“購買”釣魚島幾個月之後,經歷了內政外交腹背受困、支持率屢創新低的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彥黯然下野。然而,其繼任者安倍晉三仍延續了野田內閣對華的“兩面派”手法。一方面,安倍多次表示要使中日關係回到構築戰略互惠關係的原點,願意與中國展開對話。同時,安倍卻不斷“示強”,上任後就釣魚島問題表示,中日間“不存在領土問題”,沒有外交交涉餘地,對於中國海監、漁政船隻和飛機正常巡視釣魚島的行為,日本屢次出動船隻和飛機進行干擾,對於巡航多次提出“抗議”,不折不扣地採取了不利於緩和中日關係的做法。
同時,日本國內不斷炒作“中國威脅論”,企圖以此為藉口,擴張軍備,加快走向世界軍事大國的步伐。2013年版日本《外交藍皮書》草案再次渲染“中國威脅”,並提及中國海洋發展戰略以及所謂中國“雷達照射”事件,稱中方的發展“不斷威脅日本國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安倍的表述和舉動使日本陷入右傾化的思潮當中。而不承認歷史、不重視歷史,這個國家往往可能走向極端,也讓鄰國“不能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