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台灣主體意識”的社會政治影響分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17 14:29:49  


 
  台灣與大陸之關係的不同稱謂反映出不同的政治立場與主張,是一個兩岸同屬一個國家還是兩岸“一邊一國”或兩個國家的重大問題。大陸一直反對“台灣與中國”並列,核心就是要維護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或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不能造成兩岸“一中一台”、“兩個中國”或“一邊一國”的誤解。早期,國民黨以“大陸”、“共匪”等稱呼對岸,不會有“台灣與中國”的並列說法,甚至在法律上《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本身也是以“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定位兩岸關係,以維護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憲法”精神。民進黨執政後,大力推動“去中國化”與“台獨”政策,視台灣為一個國家,將兩岸關係明確定位為“一邊一國”關係,不再講“台灣與大陸”的關係,而是講“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政治人物言必中國,不再稱大陸,以示兩岸是“國與國”的關係。民進黨這一“台獨”政策的推動非常成功,造成今天台灣社會普遍將兩岸關係視為“台灣與中國”的關係,甚至堅持捍衛“中華民國憲法”的國民黨人也逐漸發生變化,接受了民進黨的政治立場,已言必稱“台灣與中國”,而很少再講“台灣與大陸”,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需要改變。

  馬英九執政後,儘管對兩岸關係定位與表述有明確的指示,強調兩岸關係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關係,是一種特殊的關係,但不是國與國的關係,甚至在2011年初公開要求政府部門在公文中稱對岸為“大陸”,而不要再稱“中國”,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撥亂反正的政策。在這一點上,國民黨與民進黨是有區別的,是不同的。但由於現實問題,由於民進黨“台灣與中國”定位的成功推動與普遍化,在今天的台灣社會,不論藍綠,不論官民,在我們的交往中,在台灣的各個媒體中,均普遍稱“台灣與中國”,已很少有人稱“台灣與大陸”,可以說國民黨與民進黨在這一問題上也有趨同之勢,已不是馬英九個人對兩岸稱謂的法律定位與糾正所能改變的。儘管這種稱謂是語言表述的變化,但卻是兩岸政治定位的重大變化,是性質的變化,已表明在台灣內部已徹底將“台灣國家化”,對未來兩岸和平統一是非常不利的。

  “台灣主體意識”的發展與普及,讓台灣的“事實台獨”成為新的發展趨勢,不利兩岸和和平統一。眾所周知,民進黨是一個“台獨”政黨,長遠目標是建立台灣共和國,只是民進黨內部有“激進台獨”與“溫和台獨”之分,“冒險台獨”與“務實台獨”之分。那麼國民黨在台灣前途問題上有何主張?是主張統一還是主張“台獨”或者“不統不獨”?則有不同的答案。依國民黨對“中華民國憲法”的堅持,國民黨理應在法理上不排除兩岸的終極統一,似乎可稱之為統一政黨,這也是“台獨”勢力將國民黨視為“統派政黨”或“親中賣台”的重要原因。馬英九則提出任內“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主張,已成為國民黨最重要的兩岸政策主張。這“三不”政策,反映了國民黨高層與馬英九當局兩岸關係發展的基本政治立場,就此立場判斷國民黨是一個“不統不獨政黨”,國民黨也可稱之為“維持現狀黨”。

  不過,從國民黨兩岸關係發展與對台灣前途主張的總體政策觀察,國民黨實際上已放棄了對兩岸統一的追求與主張,已非統派,他們不再講兩岸統一,還反對黨內人士講統一,因此已沒有人會認為今天的國民黨還是一個主張統一的政黨。國民黨已開始主張台灣前途由台灣2300萬台灣人民決定,而不是由包括海峽兩岸中國人的“中華民國國民”決定,不僅“違憲”,而且是一種放棄兩岸統一的“獨台”主張,在這一點上,是抄襲了民進黨的台灣前途“住民自決論”,是非常危險的。國民黨公開反對在兩岸關係中或相關協議中寫入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表述與主張,與民進黨已沒有本質區別。國民黨高層不敢公開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在“台灣主體意識”的主導下,藍綠均主張“台灣優先”與“台灣中心主義”。在處理兩岸關係問題上,在兩岸交流與合作中,不論是國民黨與民進黨,在維護台灣利益與所謂“台灣主體性”問題上的立場則是高度一致。馬英九上台後,提出處理兩岸交流與合作的一個基本原則即“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就是台灣利益至上,台灣優先等“台灣主體意識”的集中表現。民進黨也是如此。蔡英文在“十年政綱”中也提出同樣的主張。蔡英文在“十年政綱”中主張,“面對中國經濟崛起,民進黨對兩岸經貿政策則堅持‘台灣優先’,同時堅持‘台灣整體長期性的利益’”。這是蔡英文兩岸經貿政策主張唯一與馬英九當局較為一致的一點。就是說在當今兩岸經貿互動與往來中,在台灣內部,不論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都是典型的“台灣中心主義”與“台灣利益至上主義”,是“台灣主體意識”的集中體現。可見,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共同之處在於,在強大的“台灣主體意識”這一主流民意之下,均將台灣利益與台灣優先放在第一位,均主張對大陸採取一定的歧視性或不公平待遇政策,如對大陸農產品進口與勞務輸入均嚴格限制,對大陸學生在台就讀處處設限等。但民進黨仍不斷攻擊馬當局採取開放的兩岸政策,指責馬英九“傾中賣台”,造成台灣經濟對大陸的高度依賴,造成“台灣主權流失”。

  “台灣主體意識”已普及化,大眾化,要化解“台灣主體意識”中的“台灣主體性”與“台灣獨立”思想,增進“中國意識”或增進祖國意識,追求未來兩岸的和平統一,是非常困難的。要化解“台灣主體意識”持續高漲,增強台灣民眾的“中國意識”,最重要的還是推進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努力建構兩岸經濟共同體,實現兩岸經濟的一體化,增進雙方的共同利益,打破“以台灣為中心”與“台灣至上主義”的“台灣主體意識”思維,解構“台灣命運共同體”,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另外,兩岸應加強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馬英九當局應徹底改變民進黨過去推動的“去中國化”政策,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復興兩岸共有的中華文明,重構台灣的中華意識與中國意識。

  註釋

  ①劉紅、郭明,“台灣主要社會意識與現實的關係分析”,《台灣研究》,2006年第一期。

  ②台灣《中央日報》,2006年3月6日。

  ③蔡英文,「以新本土觀捍衛台灣”,台灣《中國時報》,2009年3月22日,A12版。

  ④短評:“香港之死”,台灣《旺報》,2012年2月6日,A2版。

  ⑤陳芳明,“台灣路線與歷史評價”,台灣《聯合報》,2012年2月8日,A4牌。

  ⑥程嘉文:“辜汪會談20年,馬提兩岸關係三不推”。台灣《聯合報》,2013年4月30日,A13版。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3年8月號,總第188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