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貞昌去年11月21日宣布黨中央設“中國事務委員會”,自兼召集人,不設主任委員。 |
中評社台北1月7日電(評論員 林淑玲)民進黨中常會去年11月21日通過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黨主席蘇貞昌親自兼任召集人,迄今近2個月,幾乎原地踏步,人事與政策“雙空”,有如跨年煙火秀,璀璨煙花燒完就過了。
民進黨設立中國事務委員會之前曾被寄予厚望,期盼這是民進黨轉型契機,惟從幾個觀察點可看出,這個委員會現在連聊備一格都說不上,“人在會在,人走會散”,未來黨主席換人,這個委員會將自動終結或者轉型。
第一是名稱。蘇貞昌堅持使用“中國事務委員會”之名,而非“兩岸事務委員會”,在名稱上已為兩岸關係定了調,意指兩岸是“台灣與中國”,具“一邊一國”意含。在此定位下要開創兩岸關係,進行民共對話難度極高。民進黨近來還是走對抗大陸路線,蘇任內若無任何突破,下一任民進黨主席不可能繼續扛著這塊無用的招牌向前走。
第二是人事。蘇貞昌宣布設立中國事務委員會,自任召集人迄今,黨內沒有任何天王為其背書。謝長廷與游錫堃游拒絕參與,蔡英文冷眼旁觀,呂秀蓮自己玩自己的。民進黨中生代也了解這是天王搏鬥的場子,並不是真正要處理黨內兩岸政策,中生代們各擁其主,除了親蘇系人馬,其他人不會走錯路。此外,蘇若邀學者、社團人士進來,淪於清談,意義也不大,而且最終還是要面對路線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