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過度依賴第二產業,給經濟發展帶來諸多弊端,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嚴重的產能過剩和環境污染。2008年底,中國煉鋼業產能為6.6億噸,而需求為4.7億噸,其差額大致相當於歐盟的總產出。根據中國歐盟商會的最新報告,中國六大行業產能過剩尤為突出,2009年煉鋼業的產能利用率預計為72%,鋁業為67%,風力發電業為70%,水泥業為78%,化工業為80%,煉油業為85%。
這些製造業部門的擴張主要依賴物質資源投入,而不是依靠技術進步和創新能力。根據UBS全球新興市場高級經濟學家Jonathan Anderson的分析,近年來中國工業企業利潤迅速增加,主要來源於工業企業生產規模和銷售數量的增長,而非企業盈利能力的增强。工業企業的產能擴張又主要來源於重工業企業的產能增加,這種擴張的產能主要用於滿足國內的房地產、汽車業以及海外市場需求。
重工業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國。隨著全球對於氣候變化問題的日益關注和重視,一旦將來歐美對中國的出口產品徵收二氧化碳排放關稅,中國的製造業和產品出口必將遭受沉重打擊。同時,製造業通過吸引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在國內生產產品後出口,推動中國貿易順差和資本賬戶順差持續快速增長,從而導致外匯儲備的積累。巨額的外匯儲備不僅面臨美元貶值和資產價值縮水的巨大風險,還給人民幣匯率帶來了升值壓力,貿易摩擦聲也隨之此起彼伏。這種發展模式不僅損害了中國百姓的生活水平,而且不利於中國的對外經濟交往,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進行調整和改革。
從需求的角度看,中國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的拉動,消費不足已成為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我國的居民消費支出占GDP比重只有35%,而美國達到了72%,其他多數發展中國家消費占經濟總量的比例也在65%-70%。多數歐洲國家為55%-65%。即使是其他亞洲國家,消費也能占到其國內生產總值的50%-60%。居民消費不足,使得我國經濟增長過多依靠外需。在金融危機衝擊下,海外市場需求明顯下降,單純依靠投資和出口驅動難以維繼。同時,國內收入增長在下降,外需下滑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內需的支撐,經濟增長就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能否改變居民消費這個短板,是决定我們能不能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市場、能不能從投資主導走向消費主導、未來經濟能不能可持續增長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