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社評:中國經濟發展何以成為”關鍵供應國”
http://www.CRNTT.com   2024-05-24 00:22:50


 
  概括起來,中國之所以能成為“關鍵供應國”,是因為中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強調互利合作,並且根據生產力發展變化需要和全球經濟發展變化情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產業。

  首先,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中國的首要任務。中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搞所謂的地緣政治對抗,不謀求霸權利益。中國堅持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實施對外開放政策。中國一方面利用外資,發展中國經濟。另一方面,不斷調整自身經濟結構,適應生產力變化要求。從重工業到輕工業,從網絡經濟到數字經濟,中國一步一個腳印,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原則,不斷調整體制機制,發展新質生產力,從而使中國在激烈競爭的國際市場上,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在變亂交織複雜的國際政治關係中,始終保持正確的航向。

  中國之所以在戰略上始終保持定力,得益於中國擁有優秀的科學家,得以中國擁有優秀的戰略家。早在上個世紀,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就已經提出,應當發展電動汽車。只不過當時由於強調“國際接軌”,希望借鑒西方國家的汽車製造技術,發展中國汽車產業,沒有投入資源,加快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步伐。最近十年,中國領導人高瞻遠矚,充分意識到,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發展新能源產業,對於擺脫對石油資源的嚴重依賴,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要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科學技術創新成果,發展電動汽車產業。在中國領導人的英明決策下,汽車產業脫胎換骨。如今中國已經從汽車零部件進口大國,變成了新能源汽車的出口大國。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世界第一,汽車電池供貨量世界第一。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關鍵供應國”。

  其次,中國發展經濟過程中,高度重視產業資本、金融資本之間的關係,提出金融必須為實體經濟服務,聚精會神發展實體經濟。

  當一些霸權國家資本過剩,不斷利用自己的資本優勢,衝擊其他國家金融市場,攫取巨額財富的時候,中國向其他國家輸出的是基礎設施建設能力,是新能源汽車。中國新能源產業不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而一些霸權國家出現了非常明顯的“資本過剩”。他們通過調整貨幣政策,周期性地從其他國家掠奪財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