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社評:中國生態文明發展的祥瑞之兆
http://www.CRNTT.com   2021-06-07 00:01:21


 
  其次,保護野生動物,必須充分考慮到人民群眾的基本需要。雖然中國制定了野生動物保護法,實施野生動物保護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對野生動物造成損害給予必要的補償。但是,正如人們所知道的那樣,萬事萬物,生命是最寶貴的。如果失去了生命,那麼,一切制度建設和補救措施都變得毫無意義。從這個角度來說,必須充分考慮到野生動物“災害”問題。 

  之所以使用“災害”這個概念,是因為在中國現有法律體系中,對“災害”預警和防治作出了非常詳細的規定。如果野生動物給人類帶來災害,那麼,一方面必須考慮採取賠償或者補償措施,確保居民不會因為保護野生動物而遭受重大損失,另一方面,必須實行嚴格的保護區制度,不能因為保護野生動物,而導致居民生存面臨困難。 

  中國剛剛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如果由於野生動物的破壞,而導致少數居民生活陷入絕境,那麼,地方政府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地方政府負責人必須意識到,保護野生動物的同時,必須充分考慮當地居民的需要。如果為野生動物提供更大活動空間,那麼,首先應當給當地居民提供補償,幫助當地居民搬遷到更加安全的地方。如果放任自流,導致居民財產和人身受到嚴重損害,地方政府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強調生命至上,就是要把保護人類生命放在首要位置。不能本末倒置,為了保護野生動物或者瀕危野生動物而草菅人命。地方政府特別是野生動物保護部門應當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野生動物活動軌跡進行必要的跟蹤調查,並在此基礎之上,制定安全保護措施,確保當地居民人身財產不受損害。如果屬於瀕危野生動物,中國野生動物保護部門應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對野生動物實施準確定位,利用現代通信手段及時告知居民採取回避措施。如果因此給居民利益造成嚴重損害,野生動物保護部門應當依法給予補償,因為保護野生動物是維護公共利益,不能因為維護公共利益而導致個人利益受到嚴重損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