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ML格式】
【大 中 小】
【打 印】
|
從漢與匈奴的戰爭談怎樣作一個負責任的愛國者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24 18:10:20 |
作者:夏陽 北京 醫師
這是我2006年以司馬長空的網名寫的文章。
《從漢與匈奴的戰爭談怎樣做一個負責任的愛國者》
一、子曰:“聽其言而觀其行。”看一個人是不是真正的愛國者,不但要看他的言論,更要看他的行動;不但要看他的口號是否慷慨激昂,更要看他是否真正地以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為重。
所謂“負責任”,就是要冷靜、客觀地愛國。特別是要有耐心,埋頭苦幹,腳踏實地;顧全大局,胸懷全局;不虛榮,不浮華。
用胡主席的話說,就是“放眼長遠,籌謀大局,有所作為”。
二、不負責任的“愛國者”有兩種:一種是對我國國力、國情缺乏清醒的認識,好大喜功,脫離實際,主張對外不分對象、不分主次,總以為越強硬就越愛國,在他們看來統一戰綫就意味著投降,武力能够解決一切。這種主張說到底這是當年給革命帶來慘重損失的“左”傾機會主義思想在現實中的反應。
殊不知我國現在不具備挑戰多個強敵的勢力,何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算我們強大了,對外交往中仍然要堅持以理服人。“附敵懷遠”是我們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的政治遺產,我們應該堅信:中華民族必將成為世界的主人,做到這一點,不是靠著武力與強權,而是我們偉大民族的胸懷與寬容。
另一種就是“偽愛國者”,愛國對於他們來講只不過是一個工具,一個招牌。我曾經指出:現在有那麼一些人,他們說話辦事的准則不是以維護國家民族利益為出發點,而是以最大限度攫取聲望為目的,以求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在他們看來,抗日、愛國這樣的好事只能由他們來做,而政府只能扮演“反動”“賣國”的角色。最好別人都是“漢奸”,惟有這樣,才能顯出他的“英雄本色”。他們與其說是批評政府的錯誤,毋寧說是期盼政府的錯誤;他們與其說是受到的政府的“迫害”,毋寧說是渴望受到政府的“迫害”。這樣的人,是應該警惕的。歷史上以冠冕堂皇的愛國言論作為自己“包裝”的沽名釣譽之徒不乏其例。
三、既然有人好借漢諷今,那就以漢與匈奴為例:
(1)、高後(呂後)時(公元前190年前後),匈奴單於冒頓來信侮辱呂太後,太後大怒,招丞相陳平及樊噲、季布等,議斬其使者,發兵而擊之。上將軍樊噲曰:“臣願得十萬衆,橫行匈奴中!”當時諸將皆阿附呂太後,支持樊噲。問到季布,季布曰:“噲可斬也!夫以高帝兵三十餘萬,困於平城,噲時亦在其中。今噲奈何以十萬衆橫行匈奴中?面謾!且秦以事胡,陳勝等起。今瘡痍未瘳,噲又面諛,欲搖動天下!” 當時時殿上大臣無不大驚失色,但呂太後畢竟是一位較有作為的政治家,沒有追究季布。“太後罷朝,遂不複議擊匈奴事。”
在現在的有些人看來:這個季布是個徹頭徹尾的漢奸,大敵當前,他不僅要投降,還要殺掉堅決主張抗戰的舞陽侯、大功臣、高後的妹夫樊噲。其實,季布何許人也?季布乃“任俠有名”,與其弟季心一道,“氣概關中,方數千裡,士爭為死”,當時民間諺曰:“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成語千金一諾)。用現在的話說,群衆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知道誰是真正為國家民族利益著想的,所以季布“(聲)聞關中”。
(2)、後來漢朝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漢文帝時,匈奴背約入盜,(文帝)“令邊備守,不發兵深入,恐煩百姓”。這樣歷經惠帝高後、特別是漢文帝、漢景帝期間共五六十年的“掃除煩苛,與民休息”,更重要的是實現了“移風易俗,黎民醇厚”,漢朝這時已經初步具備了與匈奴進行戰略決戰的物質基礎和社會基礎。
在這裡我把“移風易俗”作為開戰的首要條件,因為一個分裂的社會,一個社會矛盾空前尖銳的國家是絕對不可能團結全社會的力量進行一場生死存亡的戰爭的。這個“移風易俗”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和諧社會”。
(3)、公元前141年,帶著上述的遺產,漢武大帝即位,但他仍然對匈奴“明和親約束,厚遇關市,饒給之”。直到7年之後,公元前133年(元光二年),詔問公卿曰:“朕飾子女以配單於,金幣文綉賂之甚厚,單於待命加謾,侵盜無已。邊境被害,朕甚閔之。今欲舉兵攻之,何如?”。這時,大行(官名)王恢極力主張出擊匈奴。漢武帝采納了王恢的意見,決心與匈奴一戰。
漢朝調集三十萬大軍,准備在馬邑設伏,誘擊單於,可是走漏消息,匈奴發覺後撤退。這時力主對匈奴作戰的王恢奉命統軍從代地出擊匈奴輜重,聞單於還,兵多,不敢出。漢武帝大怒,以王恢本“建造兵謀而不進,誅恢”。
現在看來,如果說上文的樊噲算一個不負責任的愛國者的話,那麼這個王恢只能算是個偽愛國者了,他把“愛國”作為自己政治投機的資本,最後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自是之後,匈奴絕和親,攻當路塞,往往入盜於漢邊,不可勝數。然匈奴貪,嗜漢財物,漢亦通關市不絕以中之(滿足其要求)”。
(4)、馬邑之戰的五年之後(公元前129年),匈奴再次入寇,漢使衛青、公孫賀、公孫敖、李廣四將軍各帥一萬騎兵分別從關市出擊,其中衛青部得匈奴首虜七百餘,公孫敖損失七千餘,公孫賀無所得,李廣為匈奴所敗,被生擒,後逃脫。漢追究責任,囚禁公孫敖、李廣。
從軍事角度上看,這次戰役是一場慘敗,可以看出當時漢朝雖然具備了與匈奴作戰的物質基礎和社會基礎,但軍事准備遠沒有完成。為此,漢武帝總結到:本次用兵是迫不得已,我軍訓練不足,紀律鬆弛,“將吏新會,上下未輯。將軍所任不肖,校尉又背義妄行,棄軍而北,少吏犯禁”。
(5)、漢武帝苦於人才匱乏,於公元前128年下詔書:“……今或至闔郡而不薦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積行之君子雍於上聞也!進賢受上賞,蔽賢受顯戮。……”
有司根據漢武帝的指示,向全國發布:“古者,諸侯貢士,壹(合)適謂之好德,再適謂之賢賢,三適謂之有功,乃加九錫。不貢士,壹則黜爵,再則黜地,三而黜爵地畢矣。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與聞國政而無益於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退,此所以勸善黜惡也。不舉孝(指不推舉孝悌之人),不奉詔,當以不敬論,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
(6)、公元前128年,匈奴二萬騎入寇,殺遼西太守,掠二千餘人。匈奴又入雁門,殺掠千餘人。漢命衛青、李息帥三萬騎出雁門、代郡。衛青部斬首虜數千人。第二年,漢軍主動出擊,衛青出雲中以西至隴西,擊匈奴樓煩、白羊王於河南,得首虜數千,牛羊百餘萬。於是漢遂取河南地,築朔方、五原郡,因河為固。漢亦放棄偏遠難以堅守的上穀之縣造陽地區以予匈奴。
(7)、公元前126年,發生了有利的變化,匈奴軍臣單於去世,其弟左穀蠡王伊稚斜自立為單於,攻敗軍臣單於的太子於單,於單投降漢朝。
但這時漢朝仍沒有扭轉不利的局面,公元前126年,匈奴數萬入代郡,殺太守,掠千餘人。入雁門,殺掠數千人。第二年,又大舉入侵代郡、定襄、上郡,各三萬騎,殺掠數千。匈奴右賢王入侵河南,朔方,殺掠吏民甚衆。——由此可以看出,一個民族崛起之路的艱辛與曲折。
(8)、公元前124年,漢譴衛青將六將軍十餘萬人出朔方高闕。漢軍出塞六七百裡,夜圍匈奴右賢王,右賢王獨與愛妾及數百騎逃遁,漢軍生擒右賢裨小王十餘人,男女人衆一萬五千人,畜數十百萬。於是凱旋而還,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將軍印,即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
這一戰,在我中華民族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從這時起,漢朝開始逐漸取得了對匈奴戰爭的主動權。
當年秋天,匈奴萬騎入代郡,殺都尉,掠千餘人。
(9)、公元前123年,漢複譴大將軍衛青將六將軍,兵十餘萬騎,乃再出定襄數百裡擊匈奴,獲首虜前後凡一萬九千餘級,而漢亦亡兩將軍,軍三千餘騎。
在這次戰役中,青年霍去病隨大將軍出兵,率輕勇騎八百騎遠離大軍數百裡深入敵巢,斬獲甚衆。漢武帝嘉獎道:“票姚校尉去病,斬首捕虜二千二十八級,得相國、當戶,斬單於大父行藉若侯產,捕單於季父羅姑比,再冠軍。封去病冠軍侯。”一代名將初露鋒芒。
其明年,匈奴萬騎入上穀,殺數百人。
(10)、公元前121年春,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率萬騎出隴西,有功。漢武帝曰:“驃騎將軍……歷五王國,幾獲單於子。轉戰六日,過焉支山千有餘裡,殺折蘭王,斬盧侯王,執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獲首虜八千九百六十級,收休屠王祭天金人。”此戰漢軍損失也不小,減員達百分之七十,另一說百分之三十。
同年夏,霍去病與公孫敖俱出北地,公孫敖迷路。張騫李廣俱出右北平,迷路。李廣率四千人被匈奴左賢王數萬騎包圍,李廣苦戰二日,損失過半,匈奴損失更大。後張騫率援軍到達,匈奴解圍而去。
霍去病出北地,遂深入,霍去病過祁連山,獲首虜甚多。漢武帝曰:“驃騎將軍攻祁連山,得單於單桓、酋塗王,及相國、都尉以衆降下者二千五百人。捷(獲)首虜三萬二百,獲五王,王母、單於閼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六十三人。”此戰漢軍減員百分之三十。
匈奴人在這兩次失敗後哀歌:“奪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藩息;奪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顔色”。
(11)、同年秋,漢朝歷經十餘年的艱苦戰鬥,終於贏來了戰略轉折:單於怒渾邪王、休屠王居西方為漢所殺虜數萬人,欲招誅之。渾邪王、休屠王恐,謀降漢。漢使驃騎將軍霍去病往迎。霍去病率領接應的漢軍渡河,與渾邪王衆相望,休屠王這時反悔,渾邪王殺休屠王。渾邪王的裨將見漢軍而大多不欲投降,紛紛四散本逃。霍去病當機立斷,乃馳入匈奴營中與渾邪王相見,斬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獨譴渾邪王先行過河,然後盡將其衆過河,降者數萬,號稱十萬。
經此變故,匈奴實力大為削弱,匈奴單於所部直接暴露於漢軍的打擊之下,漢朝與匈奴進行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然成熟。
采取主動行動,促成敵方陣營的分裂,是國家謀略的最高境界。結合我國當前局勢,如何促使“美日同盟”的分裂,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複興的重中之重的外交問題。
(12)、公元前120年,漢武帝令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五萬騎,步兵數十萬,其中敢力戰深入之士皆屬霍去病。衛青部出定襄,霍去病部出代郡。匈奴單於聞之,轉移其輜重,堅壁清野,而以精兵待漠北,以逸待勞。 衛青部出塞千餘裡,與匈奴單於對陣,與敵接戰一日,臨近黃昏,大風起,沙礫擊面,兩軍不相間,漢軍出左右兩翼圍單於,單於獨與數百騎連夜逃跑,漢軍追擊二百裡不得,漢軍斬首虜一萬九千級。
霍去病部出代、右北平二千餘裡,大克獲。漢武帝曰:“驃騎將軍去病,絕大漠,涉獲單於章渠(指涉水擊破單於近臣章渠),以誅北車耆(王名),轉擊左大將雙,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斬首虜七萬有四百四十三級。取食於敵,卓行殊遠而糧不絕。”
此戰,衛青、霍去病所部共損失數萬人,公私馬匹十餘萬。將軍李廣因迷失道路,違反軍令自殺。
至此,漢朝終於取得了對匈奴戰爭的決定性勝利,從此“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此時,距樊噲發下豪言壯語“臣願得十萬衆,橫行匈奴中!”已經過去了七十年;距漢武帝誅殺先極力主戰後又臨敵避戰的王恢也已經過去了十三年。
(13)、公元前110年,漢武大帝親自巡視邊陲,行自雲陽,北歷上郡、西河、五原,出長城,北登單於台,至朔方,臨北河。勒兵十八萬騎,旌旗徑千餘裡,威鎮匈奴。譴使者告匈奴單於曰:“南越王頭已懸於漢北闕矣。單於能戰,天子自將待邊;不能,亟來臣服。何但亡匿漠北寒苦之地為!”
筆者每每讀到此處,無不為我大漢的輝煌而激動不已。
四、現在我國所面臨的形勢與漢武初年相似:
一方面強敵環伺,另一方面自身國力在不斷增強,高新武器即將成軍。我們應“內治民事,外修軍旅”。
——在內政上:
★ 切實實現“移風易俗”——構建和諧社會,“保證人民群衆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胡錦濤2005.2.19關於構建和諧社會的講話),使全體人民萬衆一心、同仇敵愾。
★ 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八榮八恥。難以想象一個沒有精神追求、沒有精神家園的民族能够成為一個真正強大的民族。
★ 徹底鏟除腐敗。強化中央權威,堅決打擊既得利益集團及其代理人地方割據勢力對我國方針政策的幹擾和破壞。
★ 推翻新三座大山:醫療、住房、教育。
★“任天下之智力,以道禦之,無所不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進一步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勢。” (胡錦濤2005.2.19關於構建和諧社會的講話)
——軍事外交上:
★在這個關鍵時刻,切忌好大喜功,四面出擊;
★而是要進一步提升國力,發展我國的戰略威懾武器(如遠程海基、陸基打擊力量,巨型核彈,彈道導彈打航母技術)
重點是盡可能以有限的資源不對稱發展我國的戰略威懾武器。巨型核彈和彈道導彈打航母是其中的關鍵之關鍵。
巨型核彈:以其極低成本使我具有瞬間毀滅日本的威懾力(見司馬長空《如何破解美日同盟的一極——日本》)
彈道導彈打航母:美國的軍事霸權的核心力量是航母戰鬥群,如果我彈道導彈打航母技術實戰化,將使得我對東海的控制縱深達一千公裡,將大大改善我在東海、台灣、釣魚島、南海的戰略態勢。
★台灣:2010之前反獨促統,2015年之後以武促統。不能寄希望於台灣“統派”促統;只能利用其抑制台獨。
★堅守東海。先台灣,後釣魚島。
★“和諧世界”——在國際事物中主持正義,團結進步力量(如第三世界),爭取中間力量(如歐盟)。
★團結東盟,爭取韓國。
★孤立、分化反動力量,力爭促成美日同盟的分裂。像日本這樣極端狹隘自私的民族,終究有一天會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
★ 意識形態上不能只采取守勢,必須反擊。
“我們是一個崛起的大國,難以想象一個在意識形態總是處於守勢的國家能够成為真正的大國!同時也難以想象一個在意識形態上模仿他人、喪失自我的民族能够實現真正的崛起!”
“我們的理論工作者應該結合數千年的儒教文明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闡釋我們自己的民主價值觀,形成我們東方人自己的理論體系。”
“一方面我們要利用我們的價值觀反擊西方列強對我們的方針、政策的無端指責;另一方面我們要善於運用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判西方文明的不足。”(見司馬長空《當前理論工作者需要回答或思考的六個問題》)
孫子曰:“為將者,先求己之不勝,後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只要我們自己不犯錯誤(不可勝在己),我們就一定能够贏來勝機(可勝在敵)。(2006.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