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藏糧於“機”是怎樣實現的
http://www.CRNTT.com   2020-09-13 15:48:29


  中評社北京9月13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我國糧食連年豐收的背後,農業科技與農機裝備技術進步的支撐至關重要。日前,經濟日報記者走訪了我國農機裝備領域的重要企業——國機集團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簡稱中國農機院),帶大家去探訪那些讓人大開眼界的增產利器。

  中國農機院成立於1956年,總部位於北京奧運村核心地區。記者走入總部院區,只見草木葱蘢,環境優美。來到中國農機院,就像進入了一個農機科技的寶庫——這裡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中心、3個國家級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與4個全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中國農機院副院長、總工程師方憲法告訴記者:“這裡還是農業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國家飼草料生產科技創新聯盟、食品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單位,建有農業機械生產促進中心、農機工業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等省部級創新及服務平台20多個,是我國農業機械領域的戰略策源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產品輻射中心和國際交流中心。”

  圍繞國家需求,中國農機院著力推進智能農機裝備、現代食品加工及糧食收儲運、化學肥料和農藥減施增效、典型脆弱生態修復與保護、智能機器人、藍色糧倉等國家重點領域研發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化、主導裝備產品智能化、薄弱環節機械化作業裝備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有力推動了行業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重要貢獻。

  走向信息化、智能化

  農業裝備信息化、智能化是助推現代農業生產的重要突破口。為此,中國農機院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水平,突破了一批農業裝備信息化、智能化關鍵核心技術。

  方憲法介紹,如土壤植物和動植物對象信息感知與跟蹤技術、環境信息實時監測、農作物生產過程監測與水肥藥精量控制施用、農機裝備遠程智能化測控等核心技術,推進了農機農藝信息融合發展,為農業全程信息化和機械化技術體系奠定了基礎。

  為解決在線檢測難題,他們還研發出土壤養分信息探測技術,可以實現基於處方圖的精細施肥;為實現雜草、病蟲害、養分等快速實時感知,植物信息探測技術應運而生;機器作業參數測控技術則實現對農機具工況、耕種管收作業質量以及隱形火災、人畜識別等監控,提升了農機性能和質量;而農機智能控制系統可支撐耕、種、管、收智能作業,實現農業精細生產向智能生產、無人農場發展;暗管排鹽技術、大型開溝鋪管技術及裝備,可實現開溝、埋管、裹砂、敷土一次完成,具備激光高程控制功能,已經支撐2億多畝可利用鹽碱地改造,助力“藏糧於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