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四屆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來源:新華網) |
中評社北京12月6日電/據新華網報導,汽車智能化將如何演進?科技創新成果如何轉化?產學研如何深度融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的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探索的正是這樣一條路徑:在促進技術發展、培養研發人才的同時,帶動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轉化,孵化創新企業,建立產學研融合平台,共同推動汽車智能加速“進化”。
挑戰升級 比拼全自動駕駛能力
通過識別人物特徵自動泊車接客、主動躲避前方車輛的掉落物、應對“鬼探頭”現象……近日在江蘇常熟舉行的第十四屆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上,來自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的76支隊伍,針對多種真實交通環境挑戰展開角逐。
記者注意到,與上屆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相比,今年的挑戰難度明顯提高:去年賽場展現的是突然竄出的機器狗、穿越馬路的“行人”、小區裡的快遞車等一系列日常交通場景,今年比拼的則是惡劣天氣、意外拋物、非合作目標、道路施工等極端情況下智能車的全自動駕駛能力。
據大賽組委會介紹,本屆比賽設置“面向真實交通環境的全自動駕駛挑戰賽”和“複雜交通環境下通-感算法線上比賽”兩大賽事。其中前者是針對當前開放動態環境下全自動駕駛技術面臨的痛點問題,重點考察極端情況下智能車的全自動駕駛能力,同時還要考察智能車的人機自然交互能力和複雜交通場景下的全自動駕駛技術,強化真實交通環境下的智能決策能力,並模擬“最後一公里”內自動駕駛汽車從公開道路進入未建圖封閉住宅、商業區停車場的常見生活案例,鼓勵通過大語言模型、計算機視覺大模型和通用智能體等人工智能創新克服現有技術局限,實現精細化、個性化的無縫自動駕駛服務。“複雜交通環境通-感算法線上比賽”則包含車聯網場景信道大尺度衰落預測、高效波束預測方案設計、協同定位追蹤和自主代客泊車智能決策等算法賽題。
經過為期一天的激烈角逐,西安交通大學“Pioneer先鋒號”從16支車隊中脫穎而出,獲得“面向真實交通環境的全自動駕駛挑戰賽”一等獎,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悟空號、北京理工大學精工智能號獲得二等獎。
“複雜交通環境通-感算法線上比賽”有60個團隊報名參賽。來自山東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郵電大學、浙江大學等4支參賽隊分別獲得不同算法賽題的第一名。
“這屆挑戰賽驗證了在全自動駕駛的環境下,人與自動駕駛車輛的自然交互。比如要求自動駕駛車輛到某一個路口接送一位穿紅衣服的乘客,需要車輛先理解場景,然後把車停在乘客的身邊,要順利完成並不容易。”大賽組委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表示,要真正實現全自動駕駛目標,還有許多挑戰性的問題,比如,在沒有GPS信號、沒有高精度地圖的情況下,如何實現全自動駕駛的目標,解決自動駕駛“最後一公里”的自主乘客接駁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