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由經濟大國走向金融強國的重要戰略。 |
中評社北京4月15日電/《學習時報》刊載作者馬小芳的文章《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思考》,內容如下:
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由經濟大國走向金融強國的重要戰略。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國,但人民幣在國際貿易與金融的參與度幾乎為零,是全球幾大貿易經濟體中唯一只用外幣來結算的國家,也因此吃虧最多。由於出口以美元為交易貨幣,在長期盈餘情況下,為中國帶來過多的美元流動性。以下筆者從人民幣國際化的動因,人民幣國際化的緊迫性,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和政策取向,及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突破口來加以分析。
人民幣國際化的動因
人民幣國際化是我國對外經濟發展戰略調整的必然要求。“走出去”已被確定為我國新時期的重要開放戰略,我國的對外經濟發展戰略將逐步從過去簡單地引進外資、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戰略,轉向資本輸出與產品輸出並重的全球戰略。這一戰略的轉變,將大大增加境外對人民幣的資本需求,也是人民幣獲得更多國際金融市場份額的契機。人民幣的國際化能減少匯率風險,有利於促進我國對外經濟的健康發展,提高國際金融競爭力,長期以來“中國是貿易大國,貨幣小國”的狀況也將逐漸被改變,全球貨幣體系的格局將隨人民幣的國際化而改寫。
人民幣在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流通,為人民幣國際化、區域化實質性地向前推進奠定了基礎。其主要表現為:人民幣在周邊地區的使用和流通正在進一步擴大,無論是使用的規模還是流通的領域和地區,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人民幣在亞洲區域內發展成為廣泛接受的貨幣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地域上,港澳台成為人民幣流通最為活躍的地區,東南亞的緬甸、越南、老撾等東盟國家次之,中亞國家及蒙古再次之。
在流通領域上,則從人員往來、旅遊、日常消費、留學、探親等方面擴大至邊境貿易乃至經貿投資等領域。在老撾東北地區,人民幣甚至替代本幣流通,最遠深入到老撾首都萬象一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