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觀察
2008年9月號,總第129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發展中國自己的公民社會集團
時殷弘(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博士
  ‧當今多數國際關係理論學者和全球事務評論者特別注意的現象之一,是“跨國公民社會”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迅速增大,以致這方面的主要研究者之一在八年前就稱之為世界政治中的“第三力量”。

  ‧主要在西方並由西方主導的“跨國公民社會”往往為難和脅迫中國這一基本局面沒有改變,並且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內不會改變。

  ‧在維護中國社會大局穩定的必要前提下,解放思想,儘快改變中國的政治文化、政治體制和政策習慣中某些顯然不適合的成分,大膽容許甚而適當扶持中國自己的“公民社會”集團。

  ‧爭取以中國“草根包圍外國外交”,並以中國草根參與“全球治理”。

  中國面臨種種考驗

  二○○八年是世界政治的多事之秋,也是(甚而更是)中國的多事之秋”近二十年來新麻煩最多、新困難最大的超級多事之秋。而且,就後者而言,所發生的這類挑戰性的大“事”大都直接或較直接地可歸屬於非傳統安全領域。繼年初的南方大雪災之後;三月中旬在拉薩爆發達賴集團策劃和鼓動的大規模分裂顛覆和暴力騷亂;接著五月中旬又發生了毀傷性空前巨大和救援努力空前艱難的四川大震災;何況北京奧運被預期並確實證明是對中國國家效率、政府技能和國民素質的一項重大考驗。

  目前中國政府及社會對國內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的應對和鬥爭,已經證明艱巨漫長,這方面至今經年累月的努力尚為成敗參半。還有,內在風險非同小可的中國經濟現今處在世界經濟的可謂危機四伏的環境之中。美國次貸危機、美元持續疲軟、美國經濟衰退前景、世界油價持續飆升、世界糧價急劇上漲、歐洲通貨膨脹趨勢、亞洲金融逆動風險:所有這一切不僅顯著增大了中國應對國內經濟和金融方面眼前緊迫問題的難度,而且導致中國很可能會處於經濟中長期妥善調整的較久的不利時段,從而加劇中國處理自己面前所有重大的經濟、政治、社會和對外關係瓶頸問題的複雜性和困難。

  不僅如此,無論是從近期還是從中長期看,中國還面臨著可謂最大最難的挑戰”某種意義上可謂中國非傳統安全問題的根本,那就是以旨在和諧社會的“科學發展觀”為核心理念,轉換改革開放以來不平衡、因而不健康和勢難持續的發展模式(特別是經濟成長模式),大大縮小乃至爭取逐漸大致消除各類基本的鴻溝或差距,特別是在社會正義、生態保護和經濟均衡發展三大領域內的鴻溝或差距。這一挑戰不僅最大最難,而且相當緊迫。亦即貫徹科學發展觀、就此較廣泛地取得突破性的大進展和令人鼓舞的大成績的時間壓力實際上越來越大。這就是說,中國社會和世界政治留給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不平衡發展模式的“容忍期”縮短,而且逐月逐年愈益接近中共十八大和中共最高領導集體的未來交替,屆時要能向中國人民展示上述大進展和大成績。現在離十八大僅有大約四年,而在中國要成功地幹一項與國家全局及其方方面面密切相連的、真正有系統也真正複雜困難的大事,四年時間絕非充裕。

  在此,僅著重談論與中國在二○○八年經歷的某些挑戰性大事密切相關的一個大問題:“跨國公民社會”(transnationalcivilsociety)問題,連同它對中國非傳統安全戰略乃至更廣泛的利害關係的涵義。

  跨國交往發展迅速

  在全球範圍和大多數功能領域內,跨國交往迅猛發展,它們包含的跨國群體和個人間的互相依賴空前增長。這一重大事態的最突出的效應之一,就在於全球體系內國際組織(或稱政府際組織)和跨國公司以外的非國家行為體急劇增多,其作用顯著增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