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聚焦
2009年2月號,總第134期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和平協議與“撤除飛彈”前提
謝明輝(台灣)
台灣競爭力論壇副秘書長
金廈特區組召集人

導彈是機動的,“撒除飛彈”是假議題。


  儘管就目前整體大環境觀之,兩岸氣氛與關係日趨和緩,各項交流往來亦日趨正常化。然而目前台灣與對岸之各項和平協議與共識之推動,勢必將面對馬政府上任後對於發展兩岸關係之宣示:亦即,需以中共撤除飛彈作為簽訂和平協議前提之主張。對照甫落幕之國共論壇所達成之九項共識,與未來對於兩岸經貿交流可能帶來的經濟效益與提升作用,此一“先撤飛彈、再談和談”之主張,在兩岸政治現實上是否真能發揮穩定台海和平安全功效?抑或僅是防止被特定意識形態之族群攻擊賣台之藉口?以“撤除飛彈”為前提之兩岸關係與和平協議,又將面臨何種影響與挑戰?

  台灣目前面臨的SWOT分析

  自馬政府上任以來,兩岸關係與大環境之氣氛相較於過去民進黨政府時代,明顯走向更趨和緩、互相釋出善意的發展。然而衡諸於目前國內外環境之變遷,目前在台灣所面臨的各項挑戰,從SWOT的觀點可分做以下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競爭市場上的機會(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等四個面向分別觀之。

  1、優勢:台灣特有之產業與知識競爭力

  根據世只銀行(WorldBank)最新發佈的“2008年全球知識經濟指數競爭力(KEI)”評比,台灣之知識競爭力為亞洲之冠,全球排名第17名。不僅超越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甚至在“資訊基礎建設”之單項評比中,更超越美、英、德等國家,顯示台灣在知識創造與技術革新領域之成果。除此之外,同時在IT產業與農業發展潛力方面,均在世只各項評比中名列前茅。各項產業與知識之競爭力,乃是台灣最重要之資產與優勢。

  2、劣勢:邊緣化之危機

  大陸對於我外交空間不斷擠壓,使得台灣之外交地位受限而無法獲得應有之拓展,諸如東協、世只衛生組織等各項國際組織與國際會議之參與,均面臨對岸之阻礙而無法獲得應有之重視。因此為獲得國際社會之肯定,台灣之邊緣化之危機乃是目前在兩岸關係與國際參與方面,最大之劣勢。

  3、機會:經貿論壇之九項共識與和平協議之契機

  國共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對於兩岸經貿金融之未來走向,做出九點相當重要的共識,作為未來建構兩岸經貿文化之重要依循與參考依據。此九項共識內容按其規劃之方向分別為:(一)積極合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二)促進兩岸金融合作;(三)相互參與擴大內需及基礎建設;(四)深化兩岸產業合作,拓展領域,提高層次;(五)加強兩岸服務業合作;(六)完善兩岸海空直航;(七)加強兩岸漁業合作;(八)加強投資權益保障;(九)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推動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從上述九項共識之內容觀之,未來發展之方向不僅納入廣受矚目的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以及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作為未來經貿發展之重要目標;對於攸關金融交流、智慧財產權、各級產業合作、航運交通與合作關係運作機制之建立等事項,在會議中亦受到相當廣泛的討論。而在此一兩岸和諧穩定發展之氛圍之下,是否得以更進一步簽訂兩岸和平協議、促進兩岸和談,創造兩岸雙贏之局面,即為目前開創台灣生機之最大機會。

  4、威脅:金融海嘯之衝擊

  自美國爆發次貸風暴以來,一路延燒至資本主義下之各種金融商品、投資銀行與市場秩序之破壞,最後則形成席捲全球之金融海嘯。台灣做為世只經濟成員之一環,在此波金融海嘯之席捲下自亦無法置身於事外。從股票市場不斷探底、科技產業之寒冬到目前勞動市場上的大裁員潮,均對於台灣經濟環境與社會發展造成重大衝擊,乃是目前台灣生存發展上的最大威脅。

  以“撤除飛彈”作為兩岸和平協議

  前提之問題與檢討

  承上所述,儘管目前兩岸之經貿文化交流發展,透過第四次國共論壇達成之共識,對於未來兩岸經貿將有絕對正面之助益。然而兩岸關係之發展,若欲更進一步進入實質性的討論,對於兩岸和平協議簽訂,第一步首先面臨到的問題,即為馬政府在就職後對於兩岸關係之宣示,亦即需以對岸“撤除飛彈”,作為兩岸和談、簽署和平協議之前提。此一對於兩岸發展和平關係之思維,乍聽之下似為維護台灣安全、維護台灣主權與確認對岸善意之必要考量,然而無論就國際戰略思考、金融經貿發展的時效性與台灣內部意識形態角力等不同面向觀之,“撤除飛彈”均為一有礙兩岸簽署和平協議,使兩岸和談最終成為“空中閣樓”之阻礙;不僅無助於兩岸關係之正常發展,亦將造成事實上架空和平協議簽訂可能性之窘境。面對目前瞬息萬變之國際情勢與金融海嘯對於全球經濟之衝擊,馬政府是否仍應堅持此項主張,則值得我們更進一步深思。其理由如下: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