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分析|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東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設為首頁】【】【中評郵箱
時事專題

時事專題
汪毅夫爺爺開講
  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汪毅夫,“以1945年到1991年的台灣民主運動史”為題展開“汪爺爺講故事”系列講座。 
汪毅夫:梁永祿先生家藏文獻札記(二) (2021-08-31 00:24:47)
  中評社北京8月31日電(作者 汪毅夫)梁永祿先生家藏文獻裡,有楊威理給梁月心醫師的信和《台灣二二八大慘案華北輿論集》《二二八週年志》,以及楊威理手稿《平津台胞聲援“二二八”》。另有劉玉廷手稿《台灣會館簡介》提及“這個會館的常客”有陳威博。陳威博即楊威理。今之北京台灣會館的展示裡,有毛澤東主席同楊...
汪毅夫:廈門大學陳掌諤教授 (2019-10-13 00:14:43)
  中評社北京10月13日電(作者 汪毅夫)陳掌諤(1897—1981),字幼穆,福建廈門人。1919年赴菲律賓半工半讀,任職於菲律賓體育運動界並就學於菲律賓大學體育科。1924年進入美國春田學院(Springfield College),1929 年畢業獲體育學和心理學學士學位。美國春田學院體育科...
汪毅夫:卢若腾《岛噫集》的版本 (2019-10-12 00:06:11)
  中評社北京10月12日電(作者 汪毅夫)明末廉吏忠臣盧若騰是福建金門人,曾任浙江布政司左參議兼都察司僉事分司寧紹巡海道,在浙江寧波有盧公祠,民稱“盧菩薩”。晚年追隨鄭成功舉抗清義旗。   盧若騰有《島噫集》“收詩一百單八首”。我曾見福建省圖書庋藏《島噫集》鈔本。書前有《序一》(“牧洲自序”...
汪毅夫:康熙年間北京的定居台胞 (2019-08-13 00:12:32)
  中評社北京8月13日電(作者 汪毅夫)初耳北京玉泉山之名,我就記起在《廈門房地產契約契證》裡見過記載:玉泉山附近有鄭成功後人埋骨處。                                《廈門房地產契約契證》是廈門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2008年編印的“內部資料”,一本上等好書(該...
汪毅夫:清源太守鬂如蓬 杯酒端為庶民斟 (2019-08-12 00:47:50)
  中評社北京8月12日電(作者 汪毅夫)用宋代大儒朱熹的話說,宋代泉州太守王十朋是個“磊磊君子”。王十朋的妻子在泉州逝世後,王十朋居然無資送其柩返鄉。王十朋有挽妻詩曰:“知汝莫如我,傷心不盡談。忍貧猶好施,見得可曾貪?水陸同艱險,糟糠共苦甘。和鳴三十載,一夢斷閩南”。詩中一句“忍貧猶好施,見得可曾...
汪毅夫:廈大校友白明新 (2019-08-09 00:19:16)
  中評社北京8月9日電(作者 汪毅夫)白明新(1914—1964),又名白克,曾用筆名方迪,廣西桂林人。據《廈大校史資料》第6輯《學生畢業生名錄》(廈門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106頁,白明新為廈大教育學院1931年本科生,白明新的同院同級學友有42人,其中包括後來成為名教授、名書法家的虞德元(...
汪毅夫:陳敬賢與《蓮山堂文集》 (2019-07-09 00:27:59)
  中評社北京7月9日電(作者 汪毅夫)1918年,明代閩人陳白南的《蓮山堂文集》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印行。據書前之《序一》(丘複)、《序二》(范毓桂)、《序五》(陳敬賢)和《序六》(陳延香),《蓮山堂文集》“刊本已無”,陳延香家藏抄本為其僅有的“碩果之存”,鈔本經丘複訂正,由陳敬賢“備資刊刻”,交由上...
汪毅夫:向藝術和藝術家致敬 (2018-01-08 00:24:47)
  中評社香港1月8日電(作者 汪毅夫)在上海琉璃工房台灣藝術家楊惠姍的雕塑精品《千手觀音》面前,我久久地看著、看著觀音菩薩低垂的眼簾。忽然,我想跪下來仰視,我單膝著地跪下來仰視了。我看到觀音菩薩慈悲地看著我。   從仰視的角度觀賞,誰都會發現低垂的眼簾關住的是你。我問自己,是什麼力量讓我跪下...
汪毅夫:寫作的快感和作家的責任感 (2018-01-07 00:35:14)
  中評社香港1月7日電(作者 汪毅夫)2014年,我在台南成功大學訪學時意外得知,台灣作家葉石濤晚年寫了一本“很黃的書”《蝴蝶巷春夢》。   熱心的學生很快買了一本送我,並囑我“發表讀後感言”。   我記得1924年魯迅翻譯、新潮社出版了日本文藝批評家廚川白村的《苦悶的象徵》。廚川白村...
汪毅夫:和平統一的可能性是兩岸同胞公共財 (2018-01-06 00:21:23)
  中評社香港1月6日電(作者 汪毅夫)1955年5月13日,有“人民的好總理”美譽的周恩來,在全國人大一屆15次常委會議上說:“中國人民解放台灣有兩種可能的方式,即戰爭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國人民願意在可能的條件下,爭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灣。”1955年7月30日,周恩來在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上又...
共67條﹐第1/7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跳轉至第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