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分析|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東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設為首頁】【】【中評郵箱
時事專題

時事專題
汪毅夫顾盼两岸
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台联原会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汪毅夫就两岸关系以简短篇幅讲浅近的道理,传递正能量。
汪毅夫:參加新政協的黨派單位   (2019-03-03 00:23:38)
  中評社北京3月3日電(作者 汪毅夫)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紀念刊(1949)》,參加新政協的黨派單位共14個: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民主建國會、無黨派民主人士、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人民救國會、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中國...
汪毅夫:多幕劇的序幕 (2019-03-02 00:21:28)
  中評社北京3月2日電(作者 汪毅夫)二戰結束已經74個年頭。有如一部多幕劇的序幕,在台灣問題上,戰後4年(1945—1948)的戲碼,是1949年以來70年的一部多幕劇的序幕。70年間多少事,已在這4年裡開了頭。1946年8月,蔣介石在一次會議上宣稱,由於“國際輿論不認識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武裝叛亂...
汪毅夫:台灣文學史研究的視角 (2019-02-28 00:29:51)
  中評社北京2月28日電/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汪毅夫日前在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發表題為《台灣文學史研究的視角》講座,以下是講座全文: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的講題是“台灣文學史研究的視角”。講題裡“台灣文學史研究”說的是:“台灣文學史...
汪毅夫:“謝五點”與新政協  (2019-02-19 00:21:01)
  中評社北京2月19日電(作者 汪毅夫)1949年2月26日,香港《華商報》載《台盟向新政協提出處理台灣問題意見  台盟代表謝雪紅安抵解放區》,該文公布了台盟代表謝雪紅將向新政協提出的處理台灣問題的五點意見(我稱之為“謝五點”):1.台灣革命是中國革命的一部分,即必須進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
汪毅夫:藏不住的書卷和書卷氣 (2019-02-09 00:21:04)
  中評社北京2月9日電(作者 汪毅夫)我得過台灣友人、美食家朱振潘先生的贈書(圖一),奉為至寶。然而,有前輩師友來訪,見了不勝喜歡便要了去。啊,朱先生給我的是藏不住的書卷。                                      我也曾親聆朱振潘先生講美食文化,見其神情溫柔...
汪毅夫:歌唱美食 (2019-02-08 00:11:23)
  中評社北京2月8日電(作者 汪毅夫)幾年前在金門大學的學術研討會上,有位台灣學者的講題特別好。她從說唱文學、從日據時期台灣版的閩南語歌仔册,來演講美食文化。她在演講臨未提出待解的疑問:按照歌仔册裡上菜的次序,上葷菜時有甜點“冬燕”,上甜點時卻有葷菜“蝦仁”,這是為什麼呢?            ...
汪毅夫:“聯成一氣”的閩台文化 (2019-02-07 00:13:00)
  中評社北京2月7日電(作者 汪毅夫)台灣省的全稱是“福建台灣省”。在《清實錄》等清廷官方文書里,提及台灣及其各屬、台灣巡撫及其屬官,大多冠以“福建”二字,如“豁免福建台灣各屬舊欠供粟”“頒福建台灣嘉義縣城隍廟扁額曰台洋顯佑”“福建台灣巡撫劉銘傳”“署福建台灣布政使沈應奎”等。原來,當台灣建省之初...
汪毅夫:讀了《春風秋水》 (2019-02-06 00:19:51)
  中評社北京2月6日電(作者 汪毅夫)讀了福建師大中文系七七級文萃《春風秋水》(三聯書店2018年版),由衷感嘆:77級的同學們真棒!又即刻想起,當年在火車站、汽車站設“迎新站”(調皮的同學說是“接生站”)迎接77級新生的75、76級的師兄師姐,以及77級參加“接生”的78、79、80級的師弟師妹...
汪毅夫:楊傑為新政協捐軀 (2019-01-29 00:14:32)
  中評社北京1月29日電(作者 汪毅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紀念刊(1949)》收錄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代表的團體照有說明曰:“沒有攝入的代表 楊傑”,楊傑之名加了黑框;代表的個人照有楊傑遺照(圖一),楊傑之名也加了黑框。                           ...
汪毅夫:新政協無“官本位” (2019-01-27 00:06:43)
  中評社北京1月27日(作者 汪毅夫 )細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紀念刊(1949)》裡中國共產黨代表團的團體照,第一排的坐位像極了“用三尺長三寸寬的木板做成的”長櫈(或稱條櫈),是城裡鄉下常見的、人人坐得的、魯迅翁的《阿Q正傳》裡亦有的物件。照片裡坐在第一排的人是劉少奇、林伯渠、董...
共578條﹐第56/58頁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跳轉至第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