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印太新地緣戰略下日本地位與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21-08-09 00:03:17  


 
  一、“印太”新地緣戰略下日本對華政策新動向

  受地緣因素影響,日本一直以東西方文明融合國家自居,部分政治人物也提出過希望日本成為“橋梁國家”的主張。如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就在其首次施政演說中提出,要使日本成為東方與西方、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多種文明之間的“橋梁”。但從近期一系列舉措上看,日本在“印太”新地緣戰略中不僅無意發揮溝通中美、連通東西的橋梁作用,反而試圖利用地緣之便炒作“中國威脅”、干涉中國內政、構建“中國包圍網”,在對中國未來發展設置障礙的同時,圍繞“中國問題”充當地緣政治“掮客”,其具體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

  (一)以“中國威脅”為切入點設置意識形態鴻溝

  利用地緣之便炒作“中國威脅論”,將中日在政治、安全、經濟等領域的問題意識形態化,進而以共享“普世價值”為基礎構建反華聯盟,是日本掩蓋自身利益訴求、謀求對華遏制的慣用伎倆。

  近年來,日本時常在《外交藍皮書》《防衛白皮書》等官方文件中抹黑中國、渲染“中國威脅論”。在2021年版《外交藍皮書》中,日本再次老調重彈,污衊“中國在缺乏透明性的前提下持續增加國防費用,以確保在宇宙、網絡、電磁波等新領域保持優勢為目標,不斷快速、全面增強軍事力量,推動軍事現代化”;誹謗中國“在東海、南海等海空領域,基於與既存國際秩序相悖主張,試圖以行動和實力為依托持續嘗試單方面改變現狀”,並將此作為東亞安全保障環境“急劇惡化”的主要因素。不僅如此,日本還不斷通過首腦外交等渠道,積極兜售其臆造的“中國威脅”。安倍晉三在卸任首相不久後接受採訪時就曾透露,在2016年11月訪問美國時,其曾藉助圖表等向當時尚未就任美國總統的特朗普陳述利害,使其認識到中國軍事崛起背景下日美同盟的重要性;也正是他的勸說,使得特朗普在任期內採取了同中國進行對抗的對華策略。

  在大肆渲染“中國威脅”的同時,日本還努力結合不同情境將中日現實問題演繹為陸地國家與海洋國家間矛盾、“專制國家”與“民主國家”間衝突,以便聚攏反華勢力,構建遏華包圍圈。例如,共享“普遍價值”,是日本在各領域構建反華、遏華聯盟的意識形態基礎。在今年4月16日菅義偉訪美期間發布的“日美首腦共同聲明”中,其被賦予“自由、民主主義、人權、法治、國際法、多邊主義、自由公正經濟秩序”的基本內涵;殊不知這一概念袛是1957年日本“外交三原則”中“與自由主義國家保持協調”的當代翻版。其目標是通過強調意識形態差異,製造將中國視為主要威脅、對手的反華國際輿論,從而以此掩蓋自身在政治、軍事等領域不斷增長的利益訴求與擴張圖謀。在“普遍價值”的“道義大旗”下,日本遏華動作頻頻:圍繞南海問題,其不僅以簽署雙邊“防衛裝備和技術轉移協議”、出售軍火等方式繼續挑唆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等“主權聲索國”同中國對抗;還藉助“2+2”會談機制將英國、法國、德國等域外大國引入亞太地區謀求製造“均勢”局面。足見“普遍價值”大旗實則是日本爭奪地區主導權的“虎皮”;其“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袛能導致地區局勢走向霸權主宰與分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